50余名影視編劇熱議兩岸題材影視劇本創作與發展
2019-01-13 14:25:4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夏菁 我來說兩句 |
兩岸題材影視劇本創作與發展產業研討會現場。 東南網記者 黃振禹 攝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 張少偉 黃振禹 李奇)兩岸題材影視劇本的創作現狀如何?未來又將迎來什么樣的發展契機?12日下午,在第六屆華語影視編劇研討會上,與會的54名編劇圍繞兩岸題材影視劇本創作與發展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從老兵探親題材到青春戰爭題材,從《云水謠》到《戀戀阿里山》,近十年來,與兩岸相關的影視作品陸續出現,在影視市場上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地緣與人緣是兩岸題材影視劇本創作的助力,不少編劇對此類題材的影視創作有較大興趣,對于兩岸題材劇作的發展,大家也有各自的看法。 “其實兩岸題材的電影從二三十年前就已出現。”臺灣資深影評人梁良對兩岸電影市場研究多年,他表示,以往圍繞兩岸題材創作的喜劇類、情感類電影,上映后市場反應較為一般,在年輕人群體中難以產生共鳴,怎么創作出吸引觀眾的題材電影是編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華編劇協會代表張家魯認為,兩岸題材的影視可能遭遇受眾少、反響不好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編劇可以嘗試將題材轉換成元素,或許更有利于在市場推廣。張家魯以電影《猛蟲過江》為例,與其相同模式的電影在30年前就已出現,《猛蟲過江》中將兩岸題材轉化成元素,吸引了一定的觀眾群體。 劇本的創作需要結合觀眾需求,而影視的發展也需要編劇延伸觸角感受市場。編劇秦海燕在發言中表示,只悶著頭在家寫作,其實是編劇發展的一個障礙,“我們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往終端市場多去大膽嘗試一下,或許走出舒適區,就能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談及兩岸題材電影的發行,國內電影營銷專家朱瑋杰結合自己在閩南的生活經歷與營銷策劃經歷,提出了將兩岸題材電影分線發行的建議。在朱瑋杰看來,兩岸題材電影在全國范圍內發行可能遭遇文化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分線發行可以幫助部分中小成本的兩岸題材電影針對性投放,避免了成本的大量浪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