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簡稱YMCG)將于明天閉幕。在為期9天的盛會中,以藝術總監馬友友領銜的導師團,帶領來自四大洲的青年音樂家和廣州的愛樂者,走過了一段奇妙的音樂旅程。本屆音樂周一大亮點是馬友友的大師班。 這已經是馬友友連續三年、第三次坐鎮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在短短幾年中,這個項目已成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點之一。”每年都是春節前來廣州,馬友友表示很喜歡這座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的城市,“這個城市有海納百川的精神,這里的人們不僅熱情,而且都很用心在做事,所以我在這里做事非常高興。關于古典音樂,這里有一些很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馬友友 訪問 廣州人不僅熱情,而且做事都很用心 廣州日報:連續三年坐鎮廣東國際音樂周,您有什么話想對廣州樂迷說? 馬友友:我非常高興能夠來廣州看一看。因為廣州這座城市是非常有名的,是美麗的花城。大家都知道我來過廣州好多次,每一次都非常欣賞。這里的人不僅熱情,而且都很用心地在做事,所以我在這里做事非常高興。這幾年做廣東音樂周,每次來都是新年之前,所以我想跟大家說祝你們新年快樂。 廣州日報:您給了年輕人很多啟發,音樂周給了您什么樣的啟發? 馬友友:廣州交響樂團給了我許多啟發,我不僅想去,而且十分渴求與年輕人合作。這個樂團下面有青少年交響樂團,甚至還要辦少年基礎班。我覺得,對于孩子來說,如果在6歲開始學習,那么到12歲的時候就能達到相關的水平,這種可能性、潛力在塑造終生興趣中是十分重要的。 當你給一個青少年機會,告訴他你可以去到南非,你可以去捷克,你可以在里昂的劇院中演出,這些都會成為他一生中難忘的經歷,如果他們有過這樣一次經歷,他們將一直保持和音樂的聯系,這個很重要。我們都是這樣開始關注我們本來不關注的事情。 廣州日報:這是您第3次參加音樂周,請問與之前的幾屆相比,您今年有什么感受? 馬友友:經過每一年舉辦后我們的思考和討論,包括我們能怎樣做到更好?我們能做什么改變?我們達到了目標聽眾的數量了嗎?觀眾感受如何?去反思如何更能吸引人們參與。我們從參與人員、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中得到這些反饋。發現問題和困難之后,我們就開始思考怎么能夠更早地解決問題。 所以我認為我們始終努力在解決的一件事是舉辦音樂周的時間。這個時間正好在新年之前,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他們還需要學校的允許才能來參加。對于他們來說,越早知道舉辦的時間就越有利于他們向學校申請參加。 我們其實已經做了充足的交流,但是總能做得更好。我們都盡力把大家聚到一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魔法般的難忘的音樂會。 廣州日報:首次在音樂周開設大師課,讓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馬友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人們參加,這是我在追求的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說,“你應該做”,但只有很少人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去把“我應該做”變成“我要做”。如果你認為你是被迫去完成的,那就是一個糟糕的交流。反之,如果你愿意去做,并能夠從中獲得樂趣,就會帶著笑容去完成,就會為我們帶來希望。 其中最棒的時刻是當每個人表演7秒鐘后得到的觀眾反饋。這不僅是對表演的評價,也是對某個人個性的評價,這樣很棒,這是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事情。 前晚,這位文化使者在大師課上通過片段演繹,以及與參與者的溝通,深入到演奏者和聆聽者的內心世界,重新認識了在深層次的信息溝通。 “天地人,是音樂家嘗試用音樂回答的問題” 前晚,在馬友友主題為 “內容、交流與接納”的大師課(上圖為現場圖)上,不斷被演繹的是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和西貝柳斯《第五交響曲》的片段。這也是音樂周閉幕式“音樂馬拉松”將上演的兩個曲目。對青年音樂家來說,這兩首作品是對心靈的叩問和深刻思考。 演奏和教育相似,記憶力都非常重要,如何去創造可記憶的樂章,讓演奏者被人們記住,這是很重要的。而內容、溝通和接受則是藝術演奏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創作內容?如何傳遞內容?如何讓觀眾去接受?馬友友認為,這是一個演奏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馬友友擺出了“天、地、人”這幾個字,“天、地、人,講的是‘你是誰’,‘你怎么樣進入環境中安身立命’。這正是音樂家嘗試用音樂回答的問題。”馬友友認為,不同的作曲家創作不同的曲子,都跟天地人的模式有關。比如西貝柳斯《第五交響曲》中,就是自然的神秘主義和生命的掙扎,“因為他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二重協奏曲》也有背后故事,當時他有一個最好的朋友約阿希姆,但約阿希姆起訴妻子不忠要離婚時,勃拉姆斯卻站在了其妻那邊,最終導致兩人友情的結束。7年之后,勃拉姆斯寫了這首曲子,重拾友誼。 “演奏要運用90%的腦力去想象和創造” 馬友友很贊同這句話:自然有最偉大的想象力。我們如何去獲得這種想象力?馬友友認為,“去試驗,創造不同的音樂類型,去看看什么樣的音樂聽起來最好聽,別人會喜歡,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經驗。當你把試驗和經驗聯合起來的時候,你就可以去發揮你的想象力了。” 西貝柳斯《第五交響曲》里面有一段,讓人感覺非常的寒冷,像冰一樣。馬友友第一次聽的時候,不光覺得冷,還看到了泥濘,感覺到了在泥濘和堅冰中的艱難前行。“如此一來,演奏的時候你就不能很輕快、很優雅,這時候就需要想象。西貝柳斯并沒有在這上面做太多戲劇化的展現,但是我們在演奏的時候需要讓大家感受到,否則我們在內容的傳遞上就會有一些缺失。” 在這種情況下,演奏者的身體也要僵硬一點。“你必須要以百分之一千的那種寒冷的感覺去演奏,否則,觀眾是感受不到這種寒冷的。” “當我們感知到我們的潛意識的時候,我們就遙遙領先了,因為我們是在一個想象力的時間和空間當中,我們可以去衡量一些不能衡量的東西。”馬友友說,“我們用10%的腦力在演奏樂器,但是要用90%的腦力去創造音樂,這就是有那么好的音樂的原因。” “當我走上舞臺,我就成了主人”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頂級的演奏家?技巧很重要,但怎樣讓觀眾記得住你呢?演奏者要把聽眾當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或許你的一舉一動都非常完美,但是并不能傳達給聽眾,所以馬友友非常關注“接受”這個主題,“因為這樣能讓許多人走出自己的圈子,和更多人進行交流”。 關于這一點,馬友友有一個想法,“到我上臺的那一刻,我就成了主人,觀眾都是客人,所以我要盡主人的責任,要讓你成為最重要的人。為什么你會去一個聚會,是為了批評那個主人嗎?不是,是為了享受。那我的責任是什么?是希望讓你們享受這段時光。” 馬友友認為,舞臺上偶爾彈錯也不能亂了陣腳,“假如我做錯了,我就會放下,至少我還有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就要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讓觀眾記住我的演奏。”而微笑、自信、認真、專注、交流等都是讓觀眾感覺到信任的因素。(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繆璟) |
相關閱讀:
- [ 10-25]與馬友友 吳桐 吳蠻聊音樂咱們“后臺”見
- [ 02-14]歌詠鄉愁 美籍華裔馬友友第18次獲格萊美獎
- [ 12-06]馬友友獲肯尼迪中心頒獎 奧巴馬笑問高人氣秘訣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