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2日電(謝藝觀) 21日,2018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經濟運行實現了總體平穩,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對于外界關注的“失業率是否準確?通貨緊縮會發生嗎?人口紅利會提前消失?”等熱點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21日在發布會上進行了一一回應。 2018年中國經濟怎么樣? 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9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居民消費價格(CPI)溫和上漲2.1%,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漲幅。 就業這一重要民生指標上,2018年新增就業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2018年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8%-5.1%之間,實現了低于5.5%的預期目標。 此前頗受關注的進出口總額增長9.7%,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保持世界第一;投資增長也緩中趨穩,民間投資增長8.7%,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2018年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寧吉喆指出,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前進中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 失業率是否準確? 去年12月份4.9%的失業率,能否準確描繪中國的就業情況? 對此,寧吉喆回應稱,大規模解雇現象的個例是有的,但要看到新的企業還在進入中國,無論是服務業還是制造業,包括百億元規模的也在進入,外資有進有出是正常的。跨國企業在全球調整布局,這會帶來一部分職工的轉移就業和再就業。 他指出,同時也要看到,無論在沿海還是在中西部,一些企業發生了技工短缺、熟練勞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現象,所以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還是比較大的。 通貨緊縮會發生嗎? 隨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人擔心會迎來“通貨緊縮”,這是否存在可能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分析稱,通貨緊縮需要考慮實際情況。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消費會有所減少。如果消費減少,就意味著需求下降,這樣就有可能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如果消費平穩,投資穩定,經濟下行壓力減少,就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名義增速比上年加快1.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18年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出43.8個百分點。 寧吉喆表示,“從近10年來看,我國全局的通貨緊縮沒有發生過,但個別年份有結構性的緊縮因素。從今年看,這個詞可以說很不得當。確實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它要與經濟環境、背景結合。今年物價溫和上漲還是可以預期的。物價本身是一個表象,背后是市場供求關系。” 消費降級是否存在? 2018年居民消費支出雖然穩定增長,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2018年前三季度的78%,降到全年的76.2%。社會上存在著消費降級的擔憂。 對此,寧吉喆解釋稱,全年比前三季度稍微低點,這一點波動不足以說明有質的變化。2018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高。隨著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結構總體是升級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就是商品消費向高品質方向發展。物美價廉的商品好銷售,但是質量高、價格不菲的商品也開始更多地進入中高收入家庭。服務性消費比重也是上升的。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快于人均GDP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中泰證券分析師彭毅認為,我國生產力水平持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大眾消費升級,可選消費彈性變大。居民消費逐漸回歸理性,對產品性價比的關注日益升溫,對高性價比產品和高頻消費品的需求持續增長。 寧吉喆稱,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人口規模將近14億人,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2017年已經超過4億人,2018年還會增加。以中國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的中等收入群體測算標準,約1.4億個家庭有購車、購房、閑暇旅游的能力。 人口紅利會提前消失? 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逼近14億大關。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連續第2年微縮,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創了新低。 近期網絡上有出現中國人口負增長、人口紅利消失的言論。人口增長率的逐漸下滑,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會提前消失? 對此,寧吉喆表示,2018年中國人口在正增長,出生人口數量為1523萬人,這個數據還是很可觀的。至于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的數據不是只看一年,要長期觀察。目前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這個規模仍然巨大,人口紅利仍然存在。 “現在人口數量可能有所下降,但勞動力素質在提高。每年有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和技術人員走向社會,在質量方面提供了人才紅利。”趙錫軍認為。 2019年經濟形勢如何? 進入2019年,受內外因素影響,很多人都關心今年中國經濟走向,國際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期,也引發人們的擔憂。 “從中國經濟來說,2019年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國際環境具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單邊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活動也是比較多,國內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寧吉喆指出,但今年,我國經濟危中有機、穩中趨進,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8年三季度以來,宏觀政策已經開始逆周期調節,且力度在不斷加大。宏觀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作用將從2018年的調控和抑制轉為2019年的支撐和托底。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主要體現在上半年,隨著宏觀政策效果顯現,下半年經濟運行將趨好轉,全年經濟增速可能前降后穩,預計2019年經濟增速可能在6.3%左右。(完) |
相關閱讀:
- [ 01-21]京津冀協同發展,習近平提到的這些“1”
- [ 01-21]京津冀協同發展,習近平提到的這些“1”
- [ 01-21]郵儲銀行莆田市分行:聚焦區域發展,融入莆田經濟建設大局
- [ 01-21]我國經濟理論創新發展的40年
- [ 01-21]張開“兩翼”,京津冀協同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