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不斷加碼,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俄歐之間的矛盾。 ■烏克蘭危機涉及傳統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是影響俄歐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 ■俄歐在經貿、能源等領域相互倚重,也為未來雙方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機會。 歐盟成員國外長1月21日一致決定對9名個人和1個機構進行制裁,制裁名單中包括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局長伊戈爾·科斯秋科夫等4名俄羅斯公民。不久前,歐盟再次決定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至2019年7月31日,這是歐盟第八次延長對俄制裁。輿論分析指出,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不斷加碼,有可能進一步激化俄歐之間的矛盾,令雙方本就脆弱敏感的關系雪上加霜。 根據歐盟外長會議1月21日發表的聲明,此次遭到歐盟制裁的4名俄羅斯公民分別是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局長伊戈爾·科斯秋科夫、第一副局長弗拉基米爾·阿列克謝耶夫以及兩名被指認為俄特工的公民阿納托利·切皮加、亞歷山大·米什金。歐盟將凍結其在歐盟成員國的資產,并針對他們頒布旅行禁令。聲明指認切皮加和米什金2018年3月分別化名為彼得羅夫和博什羅夫前往英國,涉嫌使用軍用級別神經毒劑“諾維喬克”,試圖殺害俄籍前特工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 前俄特工“中毒”事件此前鬧得沸沸揚揚。2018年3月4日,斯克里帕爾父女在英國南部城市索爾茲伯里“中毒”并昏迷,接受治療后相繼出院。英國當時指控俄羅斯制造了這起事件,呼吁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而俄羅斯方面則認為英國“栽贓”。很快俄歐之間上演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外交戰”,相互驅逐外交官,致使俄歐關系跌入谷底。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月21日回應稱,歐盟所謂的兩名俄情報人員是“沒有任何犯罪記錄的俄羅斯公民”,針對兩名俄公民參與斯克里帕爾父女“中毒”事件的指控“毫無根據”,他們當時去英國只是為了旅游觀光。俄羅斯外交部當天也發表聲明稱,歐盟針對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公民的有關指控是“站不住腳的”,俄羅斯迄今為止沒有見到任何證據,并保留采取報復措施的權利以應對這種“不友好的行為”。 “歐盟此舉將可能導致業已緊張的歐俄關系繼續升級。”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此次制裁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主要是為了展現歐盟國家對于俄羅斯一致的強硬姿態。而歐盟少有的“一致對外”也說明歐盟各國對于俄羅斯的敵意依然很深,這種敵意是歐俄關系在短期內難以好轉的主要障礙。 由一個退役特工“中毒”引發的歐洲國家對俄圍堵是近年來俄歐緊張關系的一個縮影,至今仍在嚴重影響俄歐關系的走向。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采取多種遏制手段,在經濟上追隨美國對俄進行制裁之外,軍事上也動作頻頻。2018年11月底,俄羅斯與烏克蘭在刻赤海峽發生直接軍事沖突,歐盟發表報告稱俄方使用武力“不可接受”。同年12月21日,歐盟以烏克蘭問題為由再次決定延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至2019年7月31日。2019年伊始,北約與俄羅斯軍事對峙加劇,以對方為假想敵的大規模軍演持續上演。 有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涉及傳統地緣政治博弈,是俄歐之間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未來烏克蘭問題仍將是影響俄歐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最新撰寫并公布的分析報告預測,2019年俄歐關系不會取得積極進展,俄歐關系的發展受到歐盟內部問題及其對美國政策依賴的阻礙。俄羅斯的專家普遍認為,未來歐盟“將繼續受到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戰略對抗的制約”。歐盟依賴華盛頓及北約提供的“保護傘”,即使歐盟繼續走向更大的防務獨立,短期內也不會取得重大成果。 愛沙尼亞國際防務與安全中心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俄歐關系在中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正常化,因為俄歐雙方對國際和歐洲安全秩序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容,這種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難以在短時間內化解。 歐盟對俄制裁招致俄羅斯的反制裁,雙方持續多年的相互制裁不僅嚴重傷害了彼此的經濟利益,也使雙邊關系降至冰點。盡管俄歐關系矛盾重重,但是作為互為重要貿易伙伴的鄰居,俄歐雙方在經貿、能源等領域相互倚重,也為未來雙方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機會。 事實上,在對俄關系問題,美歐之間以及歐盟內部立場并不完全一致。隨著美歐跨大西洋聯盟裂痕加深,美歐分歧加劇,歐盟內部要求與俄開展務實合作的呼聲日益增強。種種跡象也顯示,俄歐雙方都有加強接觸、改善關系的主觀意愿和客觀需要。 俄羅斯駐歐盟代表弗拉基米爾·奇若夫不久前透露,俄羅斯與歐盟2018年前三個季度貿易額同比增長超過兩成,其中俄羅斯向歐盟出口增長29%,從歐盟進口增長7.4%。奇若夫說,貿易額增長顯現“俄歐貿易回歸到與雙方經濟相互依存程度相對應的水平”。 去年俄羅斯與法國等歐洲國家在具體經貿合作層面上不乏亮點。俄法兩國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俄期間達成多項經貿協議。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公司加大對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投資,以25.5億美元購買俄羅斯能源企業諾瓦泰克公司10%的股份。而俄歐在能源合作領域尤為引人關注。盡管美國竭力阻撓,但俄德兩國依然頂住巨大壓力,推進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這反映出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目前還無法找到替代方案。 輿論分析認為,在歐洲對俄制裁難以解除的大背景下,俄歐出于各自戰略環境變化和現實需要,在敘利亞、伊朗等許多重大問題上不斷加強溝通,同時積極拓展經貿合作領域,為雙方關系恢復創造著有利條件。 (本報布魯塞爾、莫斯科1月23日電)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 彥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殷新宇 |
相關閱讀:
- [ 07-20]新聞分析:美歐俄“天然氣之爭”有何考量
- [ 02-02]制裁與反制持續,歐俄關系難轉圜
- [ 03-15]歐盟:明斯克協議全面履行是歐俄關系轉圜的關鍵
- [ 08-02]國際|各國政要迎來度假潮 沙特國王攜千人度假|歐俄制裁戰牽連歐洲農民
- [ 06-27]歐俄軟對抗還能支持多久? 關系緩和尚待時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