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1月18日電(記者 華義) 流星雨“可遇不可求”?科技或許可以讓你更“任性”。日本一家企業研發的“人造流星”衛星18日升空,預計明年春天可帶來首場“人造流星雨”,亮度、持續時間和安全性設計等方面有不少科技含量。 這顆衛星名為“ALE-1”,由日本創業公司ALE研發,長寬均為60厘米,高約80厘米,重約68千克。它能夠攜帶約400個直徑約1厘米、重數克的金屬小球,在軌道上一次釋放5至20個,它們高速進入大氣層時會燃燒起來,形成與自然界中流星雨一樣的效果。 據這家公司介紹,這種“人造流星雨”更加“人性化”,不僅發光時間更長——每顆“人造流星”可發光3至10秒,而且亮度也更高——與負一等星相當,在城市里也能實現“肉眼可見”。此外,今后還有望制造出“彩色流星雨”,目前已經在地面成功測試了藍色、綠色和橙色,今后還將繼續開發更多顏色。 衛星在安全性方面也有考量。該公司稱“人造流星”將在6萬至8萬米的高空燃燒殆盡,這比飛機萬米左右的飛行高度要高得多,不會影響飛行安全,更不會危害到地面。選擇釋放金屬小球的軌道也和其他衛星軌道不沖突,撞擊風險極低。 關于發射成本問題,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梶原浩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此次“ALE-1”衛星免費搭乘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射的一枚火箭,與另外6顆衛星一同進入太空。公司計劃今年夏天和一家公司簽約發射第二顆衛星,不過沒有公開具體價格。 梶原浩紀說,在商業服務形態方面,公司打算先與合作伙伴、贊助商等一起舉辦大型觀賞活動,今后可能會逐步面向客戶開展可預約訂制的“人造流星雨”服務,具體收費標準尚在研究中。 ALE公司稱,根據衛星的運行軌道,這種“人造流星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按需求“上演”,在地面直徑200公里范圍的指定區域內都能觀賞到,預計2020年春天在日本廣島附近上空制造第一場“人造流星雨”。 除觀賞外,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岡島禮奈表示,“人造流星”項目還有助于研究高層大氣物理現象以及隕石相關機制等。 39歲的岡島禮奈畢業于東京大學天文學專業,求學期間她就萌發了“人造流星”的奇想,2011年她創立了ALE公司,并將公司打造成日本太空領域創業企業的一顆新星,獲得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約20家日本企業成為該公司的合作伙伴。 據介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此次獨立承擔了總計約55億日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的發射費用,免費讓ALE這樣的創業公司和大學研發的衛星“搭便車”。 在現場觀看發射成功后,岡島禮奈對媒體表示,她的感動無以言表,不過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開始”。 華義 |
相關閱讀:
- [ 12-16]流星雨劃破天際 廈門不少市民邂逅了最美天文奇觀
- [ 12-12]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極大 中國各地均可觀測到
- [ 11-10]北金牛座流星雨12日迎來極大 公眾可于當晚進行觀測
- [ 11-05]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之王”與水星東大距上演
- [ 10-20]獵戶座流星雨將來襲 高峰期每小時可看到15至20顆
- [ 10-07]天龍座流星雨9日迎來極大 國內公眾8日晚可對其觀測
- [ 08-14]英仙座流星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