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僅2017年,就有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人員來到中國學習,共計48.92萬人次 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吸引了一批批外國留學生參與中國經濟發展,也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李曦萌的名片十分獨特:正中的鏤空設計像一扇中國古典園林的花窗,又像一枚古代篆刻印章。這位上世紀80年代就到中國留學的丹麥人,畢業后在上海創業,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將公司越做越大。 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有無數像李曦萌這樣的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知識、追尋夢想,有些甚至在這里成家立業,見證中國蓬勃發展的同時,個人事業也不斷成長。 越來越多外國學生選擇來華留學 李曦萌選擇到中國留學來自于父輩的影響。124年前,丹麥人偉賀慕·馬易爾在上海開辦了一家公司,參與了1895年中國第一條越洋通信電纜的鋪設。馬易爾正是李曦萌的祖輩。 1987年,李曦萌到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就讀。中國老師和同學的真摯友誼和細心關照,讓他至今感動:“老師對我都很好。涂老師就像我的媽媽一樣,在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我會去找涂媽媽。”李曦萌口中的“涂媽媽”,是當時學校負責留學生工作的涂秀蘭老師,曾給予很多留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李曦萌還與中國同學組建了“棕櫚樹”樂隊。首場演出的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全場坐滿了人,外面還擠著很多人。” 同樣受到父輩影響來中國留學的,還有來自日本的坂井田淳。20世紀80年代,坂井田淳的父親曾在廣東深圳一家企業擔任工程師。 2000年,還是高中生的坂井田淳到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交流學習。升入日本著名學府早稻田大學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文作為第二外語,并在2005年獲得了攻讀“復旦—早稻田國際雙學士學位”的資格,成為該項目在中國設立后的第一批學生。“正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我的父親才有機會來到中國工作。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希望以后我也能到中國工作。”已經在日本一家媒體就職的坂井田淳說道。 出生在瑞典的華裔烏嶠屹在國外度過了大部分學生生涯,但他選擇回中國就讀大學。他說:“我們永遠熱愛故鄉,中國給我們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中國的校園生活讓烏嶠屹感到很充實。“留學生活也是不斷變化的一個狀態,每天都有新鮮事兒。我不久前還參加了2018‘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的線上海選,演講主題是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雖然我沒有進決賽,但是看到臺下觀眾的熱情,我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不斷發展的中國為世界提供機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改革開放40年來,來華留學規模持續擴大。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據中國教育部網站公布,僅2017年,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人員來到中國的高等院校學習,共計48.92萬人次。其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11省市來華留學生共計34.19萬人,占總數的69.88%。 成為促進國與國之間了解的橋梁和紐帶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來,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為沿線國家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莘莘學子紛紛開啟中國求學之旅,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與國之間了解的橋梁和紐帶。 來自越南的中文教師潘明孝就是其中一員。2013年,潘明孝在天津大學碩士畢業之后,在越南平陽省土木龍大學擔任中文教師。土木龍大學有獨立的中文系,每年報考的人都非常多,中文是該校的熱門專業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越兩國的經濟往來越來越頻繁,到越南投資的中國企業和到越南旅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潘明孝說:“在越南,中文能力已經變成了一項重要的求職技能。”2017年,潘明孝再次來到中國,在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來自保加利亞的馬伊娜中文流利,一口上海話讓不少中國學生都自嘆不如。馬伊娜使用支付寶購物,用微信微博同友人交流,還教會媽媽使用微信視頻聊天。在她的影響下,弟弟也來到中國求學。 在歐洲和亞洲之間往返,馬伊娜真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帶來的變化。陸路、航空交通線路增加,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便利。保加利亞和中國兩國的往來更頻繁,教授中文的語言學校在持續增多,對彼此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馬伊娜也在用自己的力量促進兩國的交流理解。她積極參加中國的電視節目,介紹保加利亞的風土人情和民眾所思所想。去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她為保加利亞企業同中國伙伴達成協議牽線搭橋。未來,馬伊娜希望繼續為兩國經貿、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盡一份力。 來自韓國的黃允宣有感于韓中年輕人的相互理解還不夠充分,開通了一個視頻博客,記錄下自己在上海的學習和生活狀態,現已擁有2.2萬粉絲。“一些視頻被上傳到了其他社交媒體上,我希望能向更多人展示中國的美麗。來中國留學后,我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促進韓中了解的工作,我感到非常高興。” 為經濟和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外國留學生參與中國經濟發展。 結束留學生活后,李曦萌回到丹麥。1993年,他懷揣著借來的3萬美元重返上海。那時的中國沿海城市正處于“全民創業”的熱潮中。 精通多種語言的李曦萌,抓住機遇做起了跨國貿易:把中國制造的襯衫賣到丹麥,把凍豬肉出口到美國,把上海的梅林罐頭銷往馬來西亞,把皮鞋賣到波蘭……1995年,李曦萌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 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李曦萌的公司越做越大。2001年,公司的銷售額超過億元。他于2006年榮獲了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紀念獎”。 來華留學生同樣活躍在文化交流領域。 2005年,受成龍電影的影響,17歲的樂文特從匈牙利來到中國求學。兩年的高中生活后,又到大學學習了8年的旅游規劃。這期間他迎娶了一位中國媳婦。 對中國了解越多,樂文特就越喜歡這片土地。不管是擔任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時,還是回到匈牙利工作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動匈中文化交流。即將于今年2月正式啟動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雙學位專業碩士項目”,以及東方航空公司今年5月將開通的上海到布達佩斯的直飛航班,背后都有樂文特的努力。 “改革開放這40年,中國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正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蓬勃發展和無限機遇,我的中文才能有了用武之地。”樂文特說。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張曼麟、高塬、江健、馬純琪、孫孟堯采寫) |
相關閱讀:
- [ 01-22]在美中國留學生退房遭扣押金 告上法庭后獲勝訴
- [ 01-16]海外留學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變化?
- [ 01-14]丟手機、沒WiFi……海外留學生,勿讓“失聯”變常態
- [ 12-24]紐約22歲中國女留學生失聯4天,警方吁協助尋人
- [ 12-22]一位日本留學生的中國緣
- [ 12-21]美國加州理工中國留學生 遭電話詐騙1.8萬美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