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圖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第一家個體飯館——中國美術館正門對面翠花胡同里的悅賓飯店;下圖為顧客在悅賓飯店里就餐(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北京的“第一”不勝枚舉: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鐵1號線投入運營,成為全國首條地鐵,見證中國交通領域的突破;1987年,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再一次走在全國前列,成為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 多年來,北京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人口過于集中、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要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減量發展”勢在必行。 位于北京二環附近的動物園批發市場年均給西城區帶來經濟效益約6000萬元,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費用年均超1億元。北京市西城區常務副區長孫碩介紹,鼎盛時期35萬平方米的動物園批發市場每天要承載10萬人次客流,火災及踩踏的危險讓人細思恐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推動下,首都核心區的批發市場開始有序退出歷史舞臺,天津、河北等地成為區域性市場等產業落戶的新家。 北京的發展從來就不只是北京的事。從南水北調工程惠及北京1000多萬人口,到天津、河北、內蒙古等地有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的發展里有著許許多多來自全國人民的支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時代的北京繼續在書寫著自己的傳奇:英國《自然》雜志增刊發布的《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北京蟬聯全球第一。 一個個世界“第一”的重大成果正在誕生——2018年,中科院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從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獲得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 雄關疊翠望居庸,盧溝千年題曉月。歷史悠久的北京正在城市轉型發展的快車道上創造新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