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機器人寫毛筆字。中新社記者 何蔣勇攝 中新社聯合國1月31日電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31日發布報告稱,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AI)專利數量快速增長,美國和中國在AI專利方面居全球領先位置。 這份名為《技術趨勢2019:人工智能》的報告梳理了2016年以前全球公開的AI專利(因專利保密期限問題,2016年是有數據的最近一個完整年度)。結果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AI出現至2016年底,全球AI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近34萬份,其中過半數為2013年以后公布。WIPO總干事高銳(Francis Gurry)表示,AI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軍事和經濟的重要部分,各大國將開始關注自身在AI領域的戰略地位。 從專利申請主體來看,全球前30名AI專利申請方中有26家公司企業,其余4家為科研機構。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申請數量最多,擁有8290項發明;其次為美國微軟公司,有5930項發明。前五大申請方還有:日本東芝公司(5223項),韓國三星集團(5102項)和日本NEC集團(4406項)。 報告指出,AI專利申請最多的前20家科研機構中,有17家來自中國;AI相關科學出版物數量排名前20的科研機構中,10家來自中國。全球前30名AI專利申請方中的4家科研機構,有3家來自中國。報告稱,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在AI領域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 高銳說,美中兩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為技術公司提供大量珍貴的用戶數據;國家對科技行業的支持也是企業和機構快速搶灘AI領域的重要因素。而歐洲各國在文化和語言方面的差異不利于大數據集合的形成,在某種程度上成為AI技術發展的障礙。 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AI技術風險,高銳強調AI技術本身是中性的,關鍵是人類如何利用技術。“假如用AI開發能夠毀滅全人類的自動武器系統,那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假如AI技術被用于改善醫學診斷,或是其他有利于人類福祉的目的,那當然就是一件好事。”(完) |
相關閱讀:
- [ 01-10]法國超級計算機將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 [ 12-24]年終盤點:這一年,人工智能在爭議中前行
- [ 11-15]德國政府擬投入30億歐元發展人工智能
- [ 10-25]首幅人工智能繪制畫作將拍賣 成交價可達1萬美元
- [ 10-23]英研發“人工智能臨床醫生”助提高敗血癥患者存活率
- [ 09-11]中國和東盟科技工作者探討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合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