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制作燈籠(1月15日攝)。
“汴京燈籠張”始于清朝,是河南省開封市的燈籠制作世家,延續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其燈籠主要使用紙、布、緞、絹、竹、木等材料制作,經過扎制、合褶、著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張俊濤是“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承人之一。2000年,張俊濤在搜集國內各地資料的基礎上,開始從事古代花燈的研究復原工作并致力于燈籠文化的復興,近年來陸續開展了燈籠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傳統汴京燈籠。
2018年春節,張俊濤作為開封市文化代表團成員,遠赴英國進行文化展示。2019年2月1日,張俊濤隨“歡樂春節”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團來到南非,再一次將自己制作的燈籠搬上國際舞臺,讓“汴京燈籠張”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內整理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整理燈籠(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張俊濤走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內(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整理臉譜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制作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制作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制作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張俊濤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教小學生制作小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兩名小學生在制作燈籠(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兩名小學生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展示制作好的小燈籠(1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游客在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參觀(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