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月9日,北京延慶太平莊中心小學學生在冰場上練習。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題:北京延慶:“冬奧冰雪之城”的蛻變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街道上懸掛的滑雪小人燈飾、隨處可見的北京冬奧會會徽標識和“冰雪延慶 激情冬奧”標語、滑雪主題餐廳、熱火朝天的滑冰滑雪賽事……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區,冬奧會已成為一種信念、一個希望、一份動力,與城市發展脈動和百姓生活緊緊牽系。北京冬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三周年之際,記者走進這座“冬奧冰雪之城”,感受冰雪中孕育生發的激情、夢想與希望。 農村小學的冰雪“試驗田” 進入延慶區康莊鎮太平莊中心小學,一座1800平方米的室外冰場上,11歲的王奧云正腳踏冰刀,和20多個同學一起,在冰場上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這里原本是學生們體驗種玉米和蔬菜的“學農基地”。2016年,在延慶區教委支持下,這所農村全日制小學建起冰場,并為學生們購置了400雙冰鞋與護具。這所小學由此成為全區首個擁有冰場的學校。滑冰成為這所學校所有學生每天的必修課。 “延慶是北京冬奧會舉辦地,應該有冰雪運動的氛圍,孩子們也應具備冰雪知識和技能,所以我們就建了冰場。”校長丁建培說,學校希望通過冰上運動項目培養全面發展、具有特長的學生,也希望借此形成冰雪運動特色,帶動整體發展。 王奧云出生于2008年夏天,因此有了一個具“奧運”寓意的名字。因為學校的冰場,小姑娘愛上了滑冰。幾年來,她每天堅持訓練,如今已是延慶區青少年速滑隊隊員,代表區里和學校參加了多場速滑比賽并獲得了好成績。“我覺得滑冰特刺激,一上冰就很開心,像飛一樣,我現在已經掌握五種速滑技巧了。”滑冰間隙,她不時指導其他同學,儼然一位“小教練”。 因為學校鼓勵家長陪練,奧云的媽媽谷偉霞就陪著孩子開始學滑冰。谷偉霞說,女兒滑冰后體質越來越好,意志力也提高了,“過去一著涼就感冒,現在很少生病”。“因為冬奧會的帶動,現在每個學校都在搞冰雪運動,這不僅對孩子好,家長見識也廣了。”她笑說,“以前我都不知道滑冰,現在穿上冰鞋就能走。” 為了教好學生,學校專門聘請了一位東北師范大學的老師,今年還要新招一名滑冰特長的教師。而為了維護這座冰場,保證學生上課時冰面整潔,老師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維護冰場太辛苦。”丁建培說,這幾年冬天,他和另外一位老師幾乎每天都要給冰場澆冰和清掃。去年和前年都是暖冬,氣溫高了,水灑上去不能結冰,他們春節就住在學校,每天半夜起來澆,遇到天氣不好,還要一遍一遍重復澆,“有時來來回回要澆一整夜,拿手機計步一算,相當于走了20公里”。 如今,這座冰場成為學生和家長們的冰上樂園。有的學生畢業了,還惦記著冰場,周末常過來滑。學校的滑冰課也帶動了周邊幾所學校開展冰上項目。 “申冬奧成功以來,延慶冰雪運動的軟硬件設施都提高了,冰雪運動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談到幾年來的變化,丁建培很感慨,“我們想在學生心里種下冬季運動的種子,他們大多數人將來或許不會從事冰雪運動,但只要他們感受到了運動的快樂,在成長中有所收獲,我們做的就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