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話劇《結婚》等 方言演繹讓戲劇別具魅力
2019-02-15 13:43:14?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粵語話劇《結婚》、四川話版《茶館》、河南話演繹《一句頂一萬句》…… 方言話劇 詮釋經典 在廣州大劇院2019年的演出推介中,有不少方言話劇的“身影”。從3月份開始,香港話劇團情感力作《結婚》、河南方言話劇《一句頂一萬句》、四川人藝版《茶館》等劇目將陸續上演。如同在不少影視作品中,方言演繹讓觀眾青睞,方言話劇也受到不少劇迷的喜歡——方言演繹并沒有讓話劇產生地域局限,反而體現了地方特色、地域風骨,可以更好地表達人物性格,也讓作品更接地氣,更有質感。 四川話版 《茶館》,經典話劇植入巴蜀風味 將以傳統京味兒著稱的《茶館》移植到四川,用四川話來演繹,會是一番什么樣的風味?6月22日~23日,四川話版《茶館》將登陸廣州大劇院。 《茶館》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創作的經典話劇作品,由北京人藝于1958年首演,是北京人藝的“看家大戲”, 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經久不衰的作品之一。 在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話劇《茶館》首演60周年之際,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攜手北京人藝著名導演李六乙傾情打造了四川話版《茶館》,并于2018年展開全國巡演,這次即將演到廣州。 四川和北京一樣,都有深厚的茶館文化,在四川籍導演李六乙看來,四川話本來具備的幽默風趣與老舍語言的幽默實際上有一種天然的契合。茶館讓人有安逸、舒服的感覺,是四川人的生活形態,也彰顯了這種生活形態背后的文化內涵。“這跟老舍先生的《茶館》體現的思想也是天然的契合,從語言到文化特色到民俗展現,應該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的。” 四川人藝版《茶館》是回望經典,向經典致敬的,忠于老舍的原著,但也以真誠嚴謹的創作態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具有創新性與創造性的有效探索。除了導演李六乙,四川人藝還力邀了舞美設計嚴文龍、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造型設計門曉光等業內頂尖人才,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體現四川話版《茶館》的地域特色。 四川話版《茶館》匯集了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老中青三代演員,該劇目既忠實原著,又具強烈川味兒特色。北京和四川兩地的茶館文化有很大的不同,為了真正體現四川地域文化,劇中,四川蓋碗茶取代北京大碗茶,四川特色竹椅取代北京長凳,甚至還有成都街頭的老招牌與當地特色小吃等。劇中,春熙坊、鐘水餃等舞臺布景具有強烈的成都標識,再加之四川話詼諧幽默、風趣搞笑的特點,給周旋于各色人等中的掌柜增色不少。 這版《茶館》還加入了地方特色藝術,幕間換場四川的“金錢板”代替原版說書人大傻楊的“數來寶”。“金錢板“起源于明清時期,常在四川茶館中表演,充滿四川韻味的藝術配合劇情,讓這版《茶館》洋溢著巴蜀風味。 四川話版《茶館》里不但有成都方言,還有樂山方言、自貢方言,這些地方的四川話腔調各不相同。李六乙表示,四川話版《茶館》在用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態表現的時候,既有歷史的傳承,也有當代的表達。“一部經典劇作應該活在每個時代的舞臺上,而不是塵封在書架上。越是經典的作品,越能夠在不同時代以不同的形式表達。” 四川話版《茶館》去年在北京首演后引發了熱議。著名表演藝術家、北京人藝版《茶館》中“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表示:“川版《茶館》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我為你們的大膽、勇氣、演員發出的光彩而由衷高興。”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表示:“打破一種不正常、習慣性的理念,為中國話劇打開了一扇門窗。經典絕不應成為固定的模式。” |
相關閱讀:
- [ 02-10]影視藝人爭演話劇 助力舞臺自我加分
- [ 01-21]大型津味話劇《闖江湖》時隔近40年重登舞臺
- [ 01-14]遼寧人藝話劇《工匠世家》將進京 體現新時代工匠精神
- [ 01-11]明星演話劇別光顧貼演技標簽
- [ 01-10]國家話劇院話劇《小鎮琴聲》 演繹農民追夢故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