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付楊2月15日報道: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調整養老金、增加就業……今年上海的這些民生工作又有哪些新變化?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年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上海人社局給出了今年工作的“計劃表”。 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保障特定人群就業 會上透露,2018年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全年共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1583人,幫助8602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 今年,上海將堅持把穩就業放在首位,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不低于15萬個;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萬人,其中青年大學生6000人;幫助8000名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創業;為1萬名建檔立卡農民提供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其中實現就業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控制在22萬人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3%左右。 為此,上海將繼續實施援企穩崗“護航行動”政策,加強對困難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幫扶,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實施好新一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計劃,打造“一校一品”創業幫扶新模式。繼續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劃。指導相關區試點幫扶自閉癥人員就業,落實殘疾人就業促進專項計劃。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新技能培訓。加強本市農民和外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探索推進“互聯網+”等職業培訓新模式。 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做好世技賽參賽工作 上海十分重視人才工作。記者了解到,2018年上海共引進海外留學人員12533人,辦理外國人工作證80399份,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R字簽證)395份;新辦居住證積分42480人,居住證轉戶籍12847人,引進人才直接落戶7959人。制定實施“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264名優秀博士后入選本市首批“超級博士后”。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127人。推薦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資助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1個;資助首席技師200人;新建11家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2019年,上海將聚焦重點領域和區域,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和關鍵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暢通海外留學生來滬通道。積極推進人力資源產業園區“一區多園”建設。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職稱分級分類評價機制。建立完善職稱行業監管體制機制。推進專業技術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修訂完善上海領軍人才、上海人才發展資金資助和管理政策。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將于2019年8月22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今年,上海將做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工作。同時有序開展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各項工作,繼續推進世界技能博物館建設。建立健全上海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首席技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公共實訓基地及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擴大覆蓋范圍。 制定實施各類養老人員養老金調整辦法 養老金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2018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平穩完成養老金調整,職保、城鄉居保養老金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完善企業養老金計發辦法和海外人才參保政策,解決非上海戶籍博士后人員的參保問題。研究制訂本市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政策辦法。著力實施“降本減負”,全年共減輕企業負擔約83.9億元。 據悉,今年,上海將制定實施各類養老人員養老金調整辦法。穩妥實施完善企業養老金計發的辦法。根據國家部署推進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進一步推動企業年金制度發展。推進實施企業退休人員死亡喪葬待遇社會化管理。穩步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以交通運輸、鐵路、水利、能源和機場等行業為重點,推進建筑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全部經辦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上海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今年將落實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重大違法社會公布、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移送等懲戒措施。推動建立園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2019年園區調解組織覆蓋率達到90%。繼續相應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提升治理能力也是今年的工作重點。2019年,上海將研究實施進一步降低社保費率。盡快實現全部經辦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基本實現區以上各事項“一站式”辦理和“一窗通辦”。啟動上海市高技能人才信息庫建設相關課題研究。建立職稱證書網上查詢系統和職稱電子證書系統。建立繼續教育學時登記系統。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健全民生工程共建共享機制和人才發展統籌協調機制。 |
相關閱讀:
- [ 02-15]“胡福明:在新時代推動黨的理論創新”等
- [ 02-15]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建設要把握“四個創新”
- [ 02-15]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營造更優環境
- [ 02-15]發揮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
- [ 02-15]在法治建設實踐中創新發展中國經濟法學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