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蔬菜水果基本是論“個”賣。20年前,東京的一根韭菜大約合1元人民幣。不過,近年來東京生活成本的國際排名卻不斷下降,據2018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統計,東京的排名已降至第十一位。 物價便宜了,對民眾來說應該是件好事,但背后卻是日本經濟長期通縮的困境。因為內需不振,日本通脹指數長期在1%上下徘徊,達不到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通脹目標。進入2019年,日本經濟恐怕仍難擺脫通縮,維持景氣挑戰不少。 一方面,日本經濟過去幾年創下新一輪長景氣周期。去年,日本繼續推進“觀光立國”,訪日游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通過《入管法》修正案,擴大吸收外國勞動力;繼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之后,大阪贏得2025年世博會主辦權,時隔半個世紀再現的奧運世博“雙響炮”,也被賦予日本經濟再次振興的象征意義。 另一方面,日本民眾對數據上的“繁榮”并不買賬。目前,經濟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去年三季度日本GDP同比下跌2.5%,為2014年二季度以來最大跌幅。世界銀行近日的報告預測,日本今年經濟增速僅為0.9%。 日本經濟近期面臨的首要風險是貨幣政策空間收窄。“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日本央行通過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國債、商業銀行存款負利率等手段,擴大貨幣投放。截至2018年11月,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約456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9日元),是寬松政策實施之前的3.6倍。通過“買買買”,日本央行成了近四成上市企業的大股東。日本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功能已經失真。在全球經濟走弱、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只能維持寬松,如何退出尚無方向。 全球貿易摩擦令日本出口受到制約。美國多次表示,要對來自日本、歐洲的汽車加征關稅,包括豐田在內的車企紛紛調整生產體系,或加大在美投資建廠力度,或轉戰其他市場。據日本媒體報道,日企已感受到全球貿易摩擦的寒風。 此外,巨大的財政壓力也制約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2019年度預算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連續7年刷新歷史。為了開源,日本政府在稅收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今年10月日本將再次上調消費稅率至10%,進一步壓縮民眾錢包。不久前,日本正式開征“離境稅”,希望用這一措施為旅游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補充資金。雖然日本今年的稅收有望創出歷史最高水平,但仍不足以彌補財政支出,依賴借款的財政運作不得不繼續維持。 陷入通縮20多年來,日本努力應對挑戰,但國內高齡少子化等諸多不利因素使得抗通縮這條路愈發艱難,日本經濟仍將負重前行。(田 泓) |
相關閱讀:
- [ 01-30]日本政府報告稱日經濟保持溫和復蘇
- [ 01-29]日本厚勞省再添新問題 另一項調查程序被曝不當
- [ 01-29]日本重啟增稅計劃有很多不確定性
- [ 01-25]日本政府2022年度財政支出預計增至109萬億日元
- [ 01-16]日本新華僑報:日本社會原本的幾個特征正在模糊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