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7日電(王昊) 隨著近日深圳的小學開學,張子奇從在西班牙撒歡兒踢球的狀態,迅速調整投入到六年級課程的學習中。已經通過西甲球隊赫塔菲試訓的他,在積極為三年后出國留學+踢球做準備。12歲張子奇的愿望是踢出國門、超越武磊。 張子奇的父母都是深圳的上班族,家里除了他還有一個四歲半的妹妹。連續兩年的春節,小子奇都沒能跟家人一起過,他和自己在深圳青訓機構的小隊友們一起,去了西班牙。 2018年4月他收到了西甲球隊赫塔菲試訓通過的通知書,每年春節前后的一個月,都要去跟赫塔菲07梯隊一起回訓,相當于接受俱樂部的“小測”。 “感覺他們比我們中國(同齡球員)快很多,停球轉身都快很多,我們太慢了”,張子奇說。 張子奇從六歲半就開始踢球,皮膚比一般小朋友黑一些。年紀不大的他,想法卻很多,人格外機靈。他告訴記者,07梯隊每周都能參加一場馬德里足協舉辦的正式比賽,但在國內“一兩個月可能才有一場比賽”。 今年9月,張子奇將面臨初中升學的問題。按照計劃,在初中畢業之后,他會申請去西班牙留學,一邊讀書一邊在赫塔菲踢球。 出國以前,他每周三次在深圳當地的青訓機構訓練。這家青訓俱樂部聘用了西班牙教練,和包括赫塔菲、巴列卡諾、萊加內斯在內的六家西班牙俱樂部有合作關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里訓練的孩子,大多都想以后出國踢球。 張子奇的父母透露,前兩年有中超球隊去學校選材,選中了子奇。但因為一旦簽約,以后要出國踢球手續會很麻煩,最終他拒絕了邀請。 子奇和家人了解過別人在西班牙留學+踢球時的生活狀態。在那邊要面臨三個壓力,西班牙語能不能聽懂?踢球能不能跟上梯隊?以及要花多少錢?這些都是以為足球少年在異鄉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好在他所在的青訓機構也有相關的語言課程,他的日常會話沒太大困難。至于踢球,張子奇很自信。他在場上主要踢中前場,擅長左路,組織調動能力也不錯。不論是在兒時的興趣班、小學校隊或培訓機構,子奇一直是球場上的佼佼者。 他的偶像是梅西、格列茲曼和C羅,國內球員里覺得武磊很不錯,因為他是最近幾年第一個踢出國門進入西甲的。“未來我覺得我可以踢到他那個水平,甚至超越他水平的!” 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子奇這種情況在成年以前不能和赫塔菲俱樂部簽約。這意味著,在留學期間的生活和訓練費用需要自己承擔。 子奇的爸爸張創浩算了一筆賬,兒子出國以后,一年大概需要15到20萬,包括學費、訓練費、吃住等,按照最長五年來算,大約需要100萬。對于工薪家庭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是他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為了孩子還是值得的。 在張子奇所在的這家青訓機構之中,通過西班牙俱樂部試訓、未來選擇留學+踢球的學員,目前至少有7人。而在百度搜索引擎檢索“留學+足球”,結果不乏類似的青訓機構。除此之外,有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也會組織青年隊員前往海外留學+踢球。 據介紹,如果最終成行,子奇他們會去馬德里的學校接受教育。平時他們的生活有職業經紀人管理,如果成年后和西班牙俱樂部簽約,他們所在的青訓機構還會轉變角色,成為這些孩子們的經紀人。 毋庸諱言,中國孩子要在海外取得成功,要比當地孩子多付出幾倍的努力。不但要練好球技,還得融入到當地文化中。其中所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不同于傳統的足球人才培養方式,這種“貴氣十足”的做法,是否也能從某一個側面為人才的培養另辟蹊徑?有體育產業分析人士對于這種方式評價頗高。評論認為,從長遠的視角看,這些孩子會是中國足球在海外的“火種”。最終即便不能走上職業道路,也不會在成績上被落下太多。不過客觀來說,走這條路線的成本偏高,建議有條件的家庭考慮清楚再行選擇,不要孤注一擲押寶。(完) |
相關閱讀:
- [ 02-26]《海峽兩岸新媒體發展觀察》報告出爐:兩岸優勢疊加可產生更多好項目
- [ 02-26]“首屆福建MICE論壇暨福建數字會務發展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 [ 02-26]2018海峽兩岸新媒體創業大賽在平潭收官 《海峽兩岸新媒體發展觀察》報告發布
- [ 02-26]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周年丨櫛風沐雨結碩果 砥礪前行謀新篇
- [ 02-26]《海峽兩岸新媒體發展觀察》報告出爐:兩岸優勢疊加可產生更多好項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