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988年,姬秋梅從西藏民族學院(現西藏民族大學)農牧系畢業,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畜科所,從事牦牛研究工作,后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繼續深造,并出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2002年歸國。
藏族女博士姬秋梅在海拔4500米的牛圈旁(2月26日攝)。 1988年,姬秋梅從西藏民族學院(現西藏民族大學)農牧系畢業,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畜科所,從事牦牛研究工作,后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繼續深造,并出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2002年歸國。出生于1965年的姬秋梅自小長在牧區,學成后又回歸牧區,用畢生所學為牧區群眾服務。 姬秋梅博士研究牦牛的成果豐碩。她和她的團隊完成牦牛基因芯片的研發工作;開展西藏17個主要區域的牦牛遺傳資源和多樣性研究,推動牦牛產業的發展;研發產乳高峰期牦牛補飼技術和牦牛繁殖營養調控技術;創建適合西藏純牧區和半農半牧區牦牛育肥模式和配套技術。2006年,姬秋梅領銜主持的牦牛胚胎移植攻關研究取得成功。 姬秋梅曾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等眾多榮譽。榮譽的背后,也是常人無法知悉的付出。至今,她的心臟動過三次手術。 30年來,這位藏族女博士不斷深化自己的研究,為西藏牦牛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助力,為牧區百姓脫貧增收貢獻智慧。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