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3月12日電 專訪:加強“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有助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訪中科院院士姚檀棟 新華社記者 盧朵寶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泛第三極”正在發生的環境變化可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生環境影響,呼吁相關國家和地區加強科技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挑戰,共同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姚檀棟日前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相關論壇上組織了“從第三極到泛第三極和廣域環境變化科學分會”。他介紹,“泛第三極”是指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為起點向西輻散,涵蓋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的亞歐高地及其水文過程影響區,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從地理位置上看,“泛第三極”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其環境變化影響30多億人的生存。 姚檀棟說,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首期研究成果顯示,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正在發生重大環境變化。一貫干燥寒冷的青藏高原正在變暖變濕,威脅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他認為,“第三極”地區的環境變化,根本原因是全球變暖?!岸嗖馗咴拖褚粋€放大器,放大了全球變暖?!币μ礂澱f,目前“第三極”地區的升溫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兩倍。 聯合國重視“第三極”環境變化的研究。姚檀棟之前主導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旗艦項目。他所在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還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技司簽署協議,將“泛第三極”環境專項研究成果通過聯合國平臺分享給更多政策制定者和私營部門。 姚檀棟說,“泛第三極”環境研究對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有重要意義?!暗谌龢O”的北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邊是海上絲綢之路,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比較脆弱。而“泛第三極”正在發生的環境變化可能構成較大的環境挑戰。 姚檀棟認為,共同做好“泛第三極”環境研究,可以為各國經濟發展規劃與政策制定提供科學支撐,防范重大環境風險。 |
相關閱讀:
- [ 03-12]專訪加納駐華大使:學習“中國奇跡”,創造“加納奇跡”
- [ 03-12]專訪白俄羅斯駐華大使:改革開放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 [ 03-07]專訪泰國駐華大使: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兩國合作前景更加廣闊
- [ 03-07]專訪葡萄牙駐華大使:中國經濟發展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
- [ 03-05]專訪新西蘭駐華大使:中國70年來發生“巨大的變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