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這一概念在影片中的不同含義——《海門深處》影評
2019-03-14 16:37:38??來源: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談到關于救贖的電影,腦子里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七磅》、《放風箏的人》、《海邊的曼徹斯特》等等。這個類型的電影以外語片居多,而國內的電影只有《鋼的琴》、《無人區》有關于人性救贖方面的思考。救贖(redemption)原本是一個宗教詞匯而如今這個詞匯有著更廣義的運用,例如解脫、寬恕、如釋重負等等。《海門深處》就是一個關于“救贖”的電影,電影中的人物的救贖之路不盡相同,也蘊含著不同的意義。 麥野的救贖行為特別是“他救”的行為是電影中最明顯。麥野的“他救”指的是拯救和贖罪。拯救不必多說,麥野拯救了大力,帶大力走出了封閉的世界,帶他完成了恢復古城風水的巖雕作品。麥野同樣拯救了有根,有根在世上的唯一牽掛大力已經康復,這個大半生都籠罩在蔣奎案陰影下的老人也沒有遺憾了。麥野的行為也是贖罪,他彌補了由他養父蔣奎犯下的罪孽,盡自己可能對這些受到創傷的人們進行補償。(盡管大力的自閉癥只和有根當年犯下的錯有關)。 麥野的救贖行為也包含著自我救贖。自我救贖這里指的是自我解脫和身份的找回。麥野想擺脫小時候的記憶——養父蔣奎、阿婉婆、養母阿珠相繼離世的悲慘童年。有趣的是,麥野愛做夢,小時候的夢總是縈繞在他心中揮之不去。麥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大力一樣,他的心總是被困在記憶的一角,他也患有輕微自閉癥。而隨著大力的康復,他心中所有的恐懼、不安、愧疚都消失了,他如釋重負了。其次自我救贖是麥野身份的找回。麥野的地位崇高,是教授,是被請來參加古城改建論證會的,但是他的在自我認知上,是個乞兒。他原名蔣虎,在養父蔣奎的事之后便改名換姓遠走他鄉。他在外漂泊的20年,也是他無根缺乏身份認同的20年。直到一天清晨古厝五個人一起吃早飯,在一派團圓祥和中,秀花重新喚麥野為小虎,明月喚他為小虎哥,麥野才重新找回了他的身份,他的自我救贖才真正完成。 有根的救贖核心含義是寬恕,是對蔣奎一家的原諒,是同記憶和歲月的妥協,是對自己倔強個性的一種屈服。燈塔上月圓之夜有根和麥野的那場戲表現了有根對往事的徹底釋懷。盡管中秋時節他手上還握有亡妻送給他的牡丹牌煙盒,但是那一句“不恨了”足以讓長達20年的恩怨情仇瞬間煙消云散。在麥野和有根的對話之后,接著升起的便是“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那輪明月還有象征著闔家幸福的煙火。有根通過自我救贖,找回了生命的意義,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原來他只是為了守塔守兒子才勉強活著,而如今他已經恢復了精神,對生活有了新的期盼。最能體現有根的轉變的是,清晨五個人在一起吃早飯的時候,從來不懂得表達的有根第一次對秀花說出了謝謝這個詞,可謂難能可貴。 最后的海難將一切救贖的成果付之一炬。那天清晨五個人在一起吃早飯的一幕還在眼前,轉瞬之間,只剩秀花和明月在礁石上哭天搶地。世事便是如此無常,幸福從來只有片刻,苦難才是常態。而惠安崇武從古至今受臺風侵擾,也歷經戰火洗禮,各種天災人禍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在這個歷經苦難的地方,一切的悲劇也沒有那么悲哀了。斯人已逝,生者堅強。盡管麥野和有根已葬身大海,但是仇恨已經化解,救贖已經完成,而大力和明月也帶著新的希望繼續生活下去。 無論如何,《海門深處》對于救贖的多種詮釋在華語電影中獨樹一幟。其中,麥野的拯救和贖罪,對自我認知的找尋,有根對過去的寬解都給觀眾帶來太多思考和勸慰。我們也一直生活在不痛快之中,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無關痛癢的小事,也可能是糾纏于一段痛苦的回憶。我們也一直在尋求心靈上的安慰,可能是通過書籍中的心靈雞湯,也可能是通過宗教的儀式——唱贊美詩或者做禱告。而《海門深處》就是一部治愈心靈的電影:如何治愈不痛快,不僅是靠贖罪那一方用行動去補償,更需要被贖罪的那一方的原諒和寬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