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真實,挺好! 往后再看下去,便又會發現,切入點與開篇布局的精巧只是《都挺好》引起關注的很小一部分原因。劇集更大的成功,是其真實中不乏創新性的人物和劇情設置。 《都挺好》中基本沒有扁平型的人物形象。電視劇的女主人公、蘇家的三女兒蘇明玉,是個典型的女強人,職場上雷厲風行八面玲瓏頗有手腕;然而面對家庭她卻是個心懷不甘的失敗者,從小最不受父母待見,十八歲起就和家里斷絕經濟往來,發誓與家庭劃清界限,卻又每每因為性格倔強在家庭瑣事的泥潭中出力不討好,以致在她與老板亦父亦師的關系中也能嗅到代償親情缺失的意味。而蘇家的老父親蘇大強,一生受制于妻子的鐵腕,對家庭重大決策一向不置可否、存在感極低,待到老伴辭世“翻身做主”,性格中的自私、小氣和貪心便暴露無遺。他畏懼女兒強勢,反倒只能對自己偏疼的兩個兒子不斷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可憐可恨又可嘆。至于蘇家的兩個兒子,長子蘇明哲自小被眾星捧月地長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留學美國的他作為家庭的“門面”,自己也特別愛面子,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擔,卻力不能及不堪重負;次子蘇明成則因嘴甜一直是全家的寵兒,他沒有什么壞心眼兒,在母親離世后還承擔了照顧父親飲食起居的責任,只是受父母偏愛甚久,花錢大手大腳,是不折不扣的“月光+啃老”一族。這每一個人物,俱是優缺點參半,并沒有夸張極端的性格,非常貼近現實生活。 而在一眾真實可信的人物的串連之下,《都挺好》的情節設置也得以向更深更遠處進一步探索。以往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多少有點為矛盾而矛盾的夫妻吵架、情感糾葛、婆媳矛盾、催婚催生、窮養富養等結構元素幾乎都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直呈觀眾眼前的對成年子女與原生家庭關系的描寫。風格也不是家庭劇向來父慈子孝、小打小鬧的溫情熱鬧了,整部劇集在狀似日常的劇情中對家庭隱傷的展露,甚至有些血淋淋了。看起來是客氣體面的“都挺好”,實際上是千瘡百孔的“都不好”。敢于直面客觀實際中的問題癥結所在,大概也正是《都挺好》一經播出就迅速引發熱議的重要原因。 觀念轉變,挺好! 不過,跳出電視劇集的本體而論,《都挺好》在此時出現并收獲不少好評的意義,或許還在于:它印證著藝術創作審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曾幾何時,家庭題材劇集的核心價值觀都是強調統一與和諧,強調父母對子女、個人對家庭的付出,乃至不和睦、不融洽的元素往往在創作中被定義為負面、消極的劇情動因,是最終必須要被消解掉的。而在《都挺好》的敘述中,我們卻發現,家庭問題中那些不和諧的音符可能是中性的、可能是有情可原的,并且可能是更符合客觀存在的。家庭題材劇的主旨內核在《都挺好》中開始有從“整體利益”向“個體感受”松動的傾向,這也是一種創作進步的象征,它意味著,新生代的創作者與觀看者都逐漸看清、接受并重視“獨立個體”的意義。而當每一個獨立個體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時,“家庭”的意義也許將會更立體、更豐富、更現代。 此外,通過觀眾評論《都挺好》時發出的“求編劇不要強行給大團圓結局”的呼吁,我們也能捕捉到大眾對于家庭題材類電視劇欣賞觀念轉變的信號。近年來國產家庭劇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雖然電視劇集作為大眾娛樂產品的屬性并未改變,但大環境的觀賞水準和評價體系與過往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在家庭劇普遍性花團錦簇的大團圓結局中,開始有觀眾期待有更多留白、有更多其他不同的劇集收束方式。這是觀眾審美觀念的成熟,亦是對創作的鞭策與挑戰。盡管《都挺好》尚未播出完畢,是否真會如觀眾所愿有一個非常規、反套路的結局,我們暫且無從知曉,但這部劇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家庭題材劇很多不一樣的可能性,這便也是“挺好”的一點了!(阿甘) |
相關閱讀:
- [ 03-11]家庭劇《都挺好》“花式上熱搜”引發共鳴
- [ 03-04]《都挺好》首播姚晨受好評,其他角色也都挺鮮活
- [ 02-26]電視劇《都挺好》姚晨倪大紅攜手“尋回心中的家”
- [ 02-22]《芝麻胡同》《都挺好》受關注 戲骨大集結,劇集更耐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