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寧強縣天津醫院。2018年5月,寧強縣確定由寧強縣中醫醫院、寧強縣天津醫院兩家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與全縣18個鎮(街道辦)衛生院組建兩個縣域緊密型醫療利益共同體,實現鄉鎮全覆蓋。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3月18日,寧強縣天津醫院青木川分院院長張鵬(左)、下派青木川分院副院長凌蓬(中)為患者診療。
寧強縣成立醫共體,18個鄉鎮衛生院均由總院下派一名業務副院長。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3月18日,寧強縣天津醫院財務管理中心人員在核查賬目。寧強縣建立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的醫防融合、協調聯動服務體系。鄉鎮衛生院作為分院,財務、人員由總院統一管理,總院財務管理中心統一開設銀行賬戶,對各分院實行分開建賬、獨立核算,采購、支出均由總院審批。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姜辰蓉 攝

3月18日,患者李翠英(左)在寧強縣天津醫院新農合報銷窗口報銷后說:“在這里看病省心省錢,真是太好了”。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姜辰蓉 攝

董飛(右一)與同事為病人會診(2018年11月21日攝)。董飛是寧強縣中醫醫院下派到巴山鎮中心衛生院的骨干醫師,他與下派的兩名同事幫助巴山鎮中心衛生院建立起兒科、放射科、針灸理療科,在半年多的基層坐診過程中,董飛由一名骨科醫生轉變為一名全科醫生。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家庭醫生和巴山鎮石壩子村村民宋玉蘭(左二)告別(2018年11月21日攝)。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巴山鎮石壩子村村醫余國民(左)為楊春孝老人上門服務(2018年11月19日攝)。
寧強縣位于陜西南部秦巴山區,貧困人口多,基層醫療人員留不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存在。近年來,寧強縣以探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為核心,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難題,在方便群眾就醫的同時,有效實現降低患者成本、控制過度醫療,為基層醫改找到“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