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王楠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郝樹華】 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特大槍擊事件過后,新西蘭各界痛定思痛,人們一面哀悼遇難者、處理善后事宜,一面將矛頭指向該國過于寬松的槍械管理法律、敦促政府將控槍問題重新提上議程。與此同時,民間自發的抵制活動也已迫使該國電商緊急下架武器危險品。 路透社19日報道稱,新西蘭總理阿德恩當日在議會大廈致辭、對遇難者表達吊唁。她在講話中呼吁國民為穆斯林社區多提供一些支持,強調“我們是一個整體,之間不分彼此”。演講結束時,她還用阿拉伯語送出祝福:“愿主賜你平安。” 據新西蘭“Stuff”新聞網報道,槍案發生的清真寺墻外如今已是一片鮮花海洋,很多熱心民眾送上精致的花束,以寄托對逝者的哀思。新西蘭民防和緊急管理部主管人員薩拉·斯圖爾特-布萊克日前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新西蘭政府將盡可能體恤受害者及其家庭。新西蘭移民部門近日忙于為遠居海外的死者家屬加急辦理入境手續,現已發出60多張簽證。 新西蘭媒體稱,這起前所未見的槍支暴力事件給當地造成巨大的社會創傷。案發當天,當地多所學校緊急封校,師生在緊張難挨的氛圍中度過了數小時。事后,不少學生和教職工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當地數十所學校和早教中心已向教育部門求助。這些學校在為師生尋求心理疏導的同時,也期望改善壓抑的“封校”流程。 “3·15”慘案的罪魁禍首、現年28歲的極端分子塔蘭特早已歸案。如何懲兇除惡、遏制“白人至上”勢力的囂張氣焰,近日也成了新西蘭輿論密切關注的問題。塔蘭特已于上周末受到謀殺罪指控,并將于下月5日出庭受審。這個殺人狂魔此前滿不在乎地表示,自己不需要律師支持、庭上全憑自辯。總理阿德恩明確表示,希望當局能為塔蘭特追加更多罪名、對其予以嚴懲。由于這名暴徒戕害無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散播惡名”,阿德恩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撂下狠話稱:“他休想從新西蘭得到任何東西。”總理解釋稱,自己不會給他制造“揚名”的機會,今后在公開場合甚至不屑提他的名字。 這場大規模槍擊事件為新西蘭再次敲響了“控槍”的警鐘。由于國民保留著狩獵傳統,新西蘭其實是一個槍械大國——其中,私人持有的槍支高達120萬至150萬支,相當于每四人里就有一人持槍。正如總理阿德恩所說,這場“最為惡劣的恐怖主義行徑暴露出槍支管控法律的一系列弊端”;兇手竟然能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如此殺傷力巨大的軍事級別武器,令該國不少民眾也深為震驚。 美國沃克斯(VOX)新聞網指出,新西蘭槍械管理政策的一大弊端表現為“管人不管槍”:一方面,該國公民獲取持槍許可證需要經過大量的前期審查、接受槍械培訓,整個流程通常持續數月。而另一方面,該國大多數槍支種類無需登記注冊,這意味著民間大部分槍支走向根本無從查起。另一個弊端在于槍支分級體系的薄弱:據了解,新西蘭對武器大體分為軍事級別和非軍事級別兩類。其中前者不僅需要當局額外開具持有證明,槍械本身也必須登記注冊。清真寺兇案中槍手所使用的AR-15自動步槍就屬于此類。而這條規定的“奇葩”之處在于,持槍人只要對槍支稍加改動——比如換一個小容量的彈夾,這支大殺器就自動“降級”為無需登記的非軍事級別武器了。 18日,阿德恩在內閣例會后正式宣布,政府方面“大體上同意”推動槍支管控法律的改革,比如頒布“自動武器禁令”,但目前尚未透露更多細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新西蘭歷任政府曾多次試圖加強控槍,但都不太成功。除了國內持槍人口龐大外,槍支暴力犯罪率相對很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媒體認為,清真寺槍案幾乎可被視為該國控槍改革的一道“分水嶺”。 路透社稱,新西蘭民間就控槍問題已經產生較大分歧。槍案發生后,一些持槍人主動向當局上繳槍支,但也有不少民眾有意在此時購入更多槍械、以示對控槍議程的抗議。在新西蘭社交媒體上,大批網民強烈呼吁“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倒逼該國大型電商平臺“Trade Me”臨時下架了自動武器在線銷售業務。 另據報道,當地時間19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消防局稱當地一家公司接到炸彈威脅電話。隨后,警方封鎖了英國駐比利時大使館附近的大片區域,歐盟總部大樓里至少有40人被疏散。 |
相關閱讀:
- [ 03-19]新西蘭總理承諾嚴懲槍案兇手 遇難者下葬仍需等待
- [ 03-19]澳大利亞撥款保護宗教場所 避免遭受類似新西蘭恐襲
- [ 03-19]土耳其總統:正對新西蘭槍擊案嫌犯在土行為進行調查
- [ 03-19]"好孩子"變殺人狂 澳媒起底新西蘭恐襲嫌疑人
- [ 03-19]新西蘭政府決心控槍
- [ 03-19]新西蘭槍手開除律師決定自我辯護 4月5日將再出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