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4月1日電 財經觀察:從師徒到戰略合作伙伴——中法核能合作40年回眸 新華社記者 徐甜 核電是中法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經典故事。回眸過去40年,中法核能合作不斷提升和拓展,中法核能企業從“師徒關系”走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展現了兩國深層次合作的力量和魅力。 40年見證了中法核能合作的“三部曲”:從大亞灣到臺山再到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中法核能合作走過了從“法方為主、中方為輔”到“中方為主、法方提供支持”,再到“共同設計、共同建造”三個重要階段,中法核能合作惠及兩國,增益世界。 1978年12月,中方宣布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隨后,中國和法國合作,建設了中國大陸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兩國在核能領域的長期合作由此開啟。 大亞灣核電站不僅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過程中,中國技術人員抱著當‘小學生’的心態,虛心向法國老師學習。”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回憶說。 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大陸的核電事業剛剛起步,為了確保大亞灣核電站建成投產后的安全運行,中廣核選派了100多名核電“黃金人”前往法國,學習當時最先進、最成熟的核電站運行和管理技術。 所謂“黃金人”,是因為國家和公司為培養這批人才花費了巨額資金。賀禹就是當年的“黃金人”。他說,當時培訓采用“影子培訓”方式,一個徒弟跟一個法國師傅,師傅走到哪里,徒弟就跟到哪里。 這些“黃金人”不僅成為我國核電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成就了中法友誼的一段佳話。曾負責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法國電力公司亞太區總裁馬識路(中文名)說,常常在中法各地遇到操著流利法語的中國核電人,以及會講中文的法國核電人,他們對彼此的欣賞和對中法合作的熱情令人感動。 從最初這批“黃金人”赴法求學到回國參與大亞灣、嶺澳等核電項目建設,再到現在中國核電“華龍一號”的技術創新,中國核能行業多年來成功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中法核能合作推動中國核電產業由弱到強,不僅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體系,還形成了包括燃料生產、設備制造、工程建設、技術研發在內的完整核電產業網絡。中法兩國的核能企業也從“師徒關系”逐步走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16年,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協議中的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項目、賽茲韋爾C項目、布拉德維爾B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賀禹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逐步深化并加強與法國在核能領域的交流。中國核電正在全球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也為中法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中法兩國企業應共同深入開發第三國市場。 |
相關閱讀:
- [ 03-29]讓中法關系繼續走在時代前列(鐘聲)
- [ 03-29]中法經貿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 [ 03-28]2019年習近平“歐洲行”丨中法共譜合作新篇章
- [ 03-28]中經觀點:播種中法合作新希望
- [ 03-28]新華社評論員:引領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方案 --論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講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