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266.5米的盧溝橋,記錄了80多年前的彈痕,也留下800多年來的車轍和足印。在橋上的這些足印里,有一雙腳來回行走了68年,這雙腳的主人就是88歲的老人鄭福來。 “七七事變為什么發生在盧溝橋?”4月2日上午,日頭正高,曬得游人不禁瞇起眼睛,鄭福來老人以一句提問開啟了他的講解:“那時候盧溝橋是九省御路,是通往華北的咽喉要道,所以日本人挑起七七事變,要搶占盧溝橋和宛平城……” “昨天上午、下午我都來了,一開始講,他們就都圍過來了。”鄭福來在橋上義務講解68年,如今年事已高,但每周還會過來講解幾次。有時走在橋上,有的人認出他來,就拉著同伴過來說“讓他講”。看到在橋上用相機拍石獅的游客,他會走上前來說,“你們給石獅子照相,要照這個歪腦袋的獅子,它的歲數最大。” 1937年7月7日夜,隆隆槍炮聲打破了鄭福來的夢境,6歲的他聽見大人喊“日本兵打進城了!”比他大4歲的玩伴四春子,被街上的炮彈打破了肚皮,送到醫院后就死了。奶奶讓鄭福來的母親趕快帶著孩子上河北娘家逃難。一路上,鄭福來緊緊攥著母親的衣襟,從涿州到了保定。“我們躲在一個天主教堂里,吃的是半生不熟的餅子,喝的是涼水。” 因為逃難路上缺少食物,母親決定冒險帶鄭福來回家。回家路上,鐵路邊橫臥著成堆的尸體。母親讓鄭福來閉上眼睛,但好奇的他睜開眼看了,那慘絕人寰的景象讓他終生難以忘懷。“日軍侵略中國的罪行,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鄭福來一字一頓地說。 鄭福來深深記得,1949年10月1日,他以鎮公安委員、民政委員的身份帶領七八個工作人員到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母親給我烙了兩張餅,煮了四個雞蛋,我們凌晨啟程,坐著拉貨的火車進京參加典禮。”當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中,鄭福來看到許多人眼含熱淚。 鄭福來的義務講解始于1951年,20歲的他接待了美國友好人士,著名記者、作家愛潑斯坦,令后者多年后對盧溝橋歷史念念不忘。1952年12月,鄭福來入黨,同年當選為盧溝橋鎮第一屆鎮長。多年來,鄭福來講解的名氣越來越大,開始受邀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和軍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抗戰故事,還帶徒弟從事義務講解。 鄭福來說,向游客講解,不能只講歷史,還要“吐故納新”“學以致用”。在他的臥室書桌上疊放著許多報刊雜志,筆記本上寫了滿滿的感想。“我每天的電視新聞必看、報紙必看,有重要的大會必看,老伴兒、孩子都知道,我看新聞時誰都不能影響我。”當他從歷史延伸講到“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聽眾里有人豎起大拇指:“老爺子真與時俱進!” 由于從小就熟悉盧溝橋的神話故事。鄭福來協助整理盧溝橋傳說民間文學,成為盧溝橋歷史的“活標本”。2015年,鄭福來被評為第四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鄭老年紀大了,兒女們心疼他的身體,怕出門講解吹風感冒,有時勸他少講點,但他卻說自己干講解著了迷。今年春節期間看到橋上人比平時多,鄭福來也沒停止講解。“盧溝橋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個陣地我占定了,只要多活一天,就多講一天。”他動情地說,“真實的歷史必須向年輕人講出來,一個民族不清楚自己的歷史,就沒根、沒魂。” |
相關閱讀:
- [ 04-02]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分區決賽在西安舉行
- [ 04-02]包起帆:奮斗之路不止步,創新高峰不畏難
- [ 04-02]資管新規落地近1年 公募基金加快創新迎“周年考”
- [ 04-02]成都:港青創新創業的熱土
- [ 04-02]廈大學生創新創業 可到貓街39號交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