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題:人工智能新觀察:中國需要怎樣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新華社記者胡喆、劉宇軒 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如火如荼、國家級戰略和規劃緊鑼密鼓……2019年第一季度剛剛過去,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迎來新的“大航海時代”。中國有哪些優勢?需要怎樣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隨著近期國家層面謀劃出臺一系列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舉措,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脈絡更加清晰、生態更加優化。 “大航海時代”:人工智能發展涌現“機遇之泉” 不管是“停車難”還是“霧霾天”,無論是“航班預測”還是“癌癥診斷”……人工智能正走進千家萬戶,應用場景和手段不斷豐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我們現在就如同處在人工智能的‘大航海時代’?!北本┐髮W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指出:“大航?!睂σ恍┓矫嬗幸欢ǖ臑碾y性影響,但讓當時整個社會和文明邁進了一大步,帶動了很多方面的大發展。 “與其現在去討論樂觀還是悲觀,不如抓住機遇先干起來。”高文說。 積極的政策、海量的數據、豐富的應用場景、大量的青年人才儲備……在高文看來,這是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大航海時代”所具備的“四大優勢”。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 圍繞人工智能芯片和新一代存儲器技術,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積極布局相關領域。在第二屆中國電子科技委大會上,院士專家齊聚,共議掌握核心技術、攻克“卡脖子”短板良策,筑牢人工智能發展的安全基石。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芮曉武表示,作為網信產業的“國家隊”,中國電子將堅定推進“本質安全、過程安全、產業安全”三大戰略,加快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技術研發。 芮曉武認為,中國接下來如何建設適合人工智能創新的良好生態至關重要,只有下好“先手棋”,才能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經濟發展“添薪續力”這兩篇“大文章”。 養好“頭雁”:精耕人工智能創新“試驗田” 一段時期以來,人工智能“熱度”持續不減。產業界、學界、投資界紛紛熱衷追捧人工智能相關概念,但導致的另一結果便是:人工智能的概念和邊界更加泛化,“炒概念”的現象時有發生。 日前,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便著手召開年度工作會議,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劃重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會上正式宣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成立。 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將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突出“頭雁”作用先行先試,為持續優化人工智能發展的創新生態做出探索。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指出,科技部將系統加強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建設,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重視模型、算法、數學和認知科學研究,要強化需求牽引、應用驅動、目標導向,圍繞可持續發展、經濟民生等重大需求,擴大應用示范。 “我們希望為更多創新者‘做減法’,降低門檻,打通壁壘,形成合力。”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發展至今,開放是走下去的必要條件。只有把更多的數據、運算力、技術匯集在一起,才能夠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 收獲“成果”:壯大人工智能“融”字當頭 阿里的城市大腦、百度的無人駕駛、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隨著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愈發豐富,融合任務也更加緊迫。 路邊的包子鋪、菜場的小攤主……一塊小小二維碼,把最基層的他們和最高大上的技術連在了一起。如何擴大經營?如何解決小微企業主融資貴、貸款難?輕輕一掃,答案馬上就有。 螞蟻金服網商銀行通過對信息收集、數據處理的智能化加工和深度學習,創新設計出“微貸技術”,實現了3分鐘申貸、1秒鐘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的“310模式”,讓越來越多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都能夠進一步迸發涌流。 “融”字當頭,“創”隨其后。身處人工智能的“大航海時代”,作為知名家電品牌的海爾,把自己再一次逼上了“創新的梁山”。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說:“這種挑戰就像是把每天當作最后一天,今天要不轉型,今天就死亡。必須把人工智能用起來。” 廣大消費者所熟悉的海爾冰箱、海爾空調,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智能化升級”,圍繞人這個中心,海爾充分創造“人工”和“智能”結合的價值。 “人工智能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應用案例,能夠基于典型應用場景自我進化。”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通過加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必將推動我國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