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一大早,李銀基的老伴幫他換上平時不舍得穿的衣服和皮鞋。
又到清明,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三合村,88歲的朝鮮族老人李銀基來到村旁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這一習慣,他已堅持了近60年。
20世紀60年代初,李銀基所在的村子建起了烈士紀念碑,他當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便組織村里的黨員共同祭掃。
“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的幸福,活著的人要多來看看,讓他們別太孤單。”這樣樸素的念頭在李銀基心頭升起,此后,他每年都堅持祭掃。眼下,這樣樸素的信念,已融入眾多延邊人的血液中,讓他們自覺加入烈士碑“守望者”的行列。新華社記者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左)手捧菊花,穿戴整齊坐在院中,等待同去祭掃的同伴到來。新華社記者 許暢攝

4月4日,李銀基(左三)和同伴帶著祭祀物品前往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右)和同伴凝望革命烈士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和同伴在進行祭掃儀式(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凝望革命烈士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整理祭祀花束。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4日,李銀基輕撫著刻在紀念碑上的烈士姓名。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