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價權削弱,電視臺選擇少了 電視劇“上新”都是積壓劇,是不是意味著2018年電視劇產能不足,導致電視臺只能找“存貨”?剛剛結束的2019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布的《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備案公示的電視劇總部數為1163部,總集數為45731,備案部數與2017年基本持平。 尹鴻認為,發生明顯變化的是網絡劇,2018年上線的網絡劇達到260部,相比2017年的211部,同比增長23.2%。在他看來,網臺之間因為播出選擇的差異,不少劇目從過去的臺網聯播轉為了網絡獨播,“因為互聯網上沒有時段的限制,古裝劇、青春劇、諜戰劇、警匪劇會比電視頻道要多,而且收視表現也相對較好。” 新鼎明影視制片人謝曉虎也認為,網絡與電視臺之間角色的轉換,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平臺在劇方面前的議價權發生變化,“自從網絡成為強勢買方之后,電視臺面臨的選擇就少了很多。以單集制作成本在1000萬元左右的一線大劇為例,賣給兩家電視臺拼播,可能只能賣到1000萬元一集,還需要等待衛視的上星政策和拼播時段,而以同樣或者更高的價格賣給一家視頻網站獨播,還不需要等排播,越早播出就越早回收成本。很多電視劇愿意去網絡獨播,放棄了電視臺這個選項,這也直接導致了現在電視臺手上能拿得出手的一線大劇并不算多。” “上新”受限,積壓劇性價比高 根據謝曉虎的觀察,電視臺用積壓劇去庫存,一線大劇轉戰視頻網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成為趨勢,未來還將改變國產影視行業的整體發展。在他看來,制作公司在新形勢下更傾向于制作純網絡播出的劇集,不再考慮上星播出,電視臺的“劇荒”也將不可避免地到來。 過去可能在臺網聯播的一線大劇,往往成本會在1.5億元至2億元之間,在影視行業整體產量下降和調整的大趨勢下,敢于砸錢繼續做大成本劇的公司明顯減少。他認為,“未來一線大劇可能只有6000萬元制作成本,純網劇或者純臺劇路數,而不再追求通用性。” 他毫不諱言,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觀眾群不同,對應的制片模式也不盡相同,“視頻網站熱衷年輕流量演員,電視臺則喜歡有國民度的明星。在招商層面,年輕流量演員不足以撐起電視臺的預購,因此奔著網絡喜好制作的劇集并不會被電視臺買單。” 在這一標準下,目前衛視上星的積壓劇就成了高性價比的選擇。即便是這些劇集大多在兩三年前殺青,但因為有大明星加持,對傳統的電視觀眾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像《如果可以這樣愛》的主演佟大為、劉詩詩和保劍鋒,《封神演義》的主演王麗坤和羅晉,《重耳傳奇》的主演張一山,《天網行動》的主演朱一龍,以及《因法之名》的主演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這些演員幾乎都具備一定國民度,而且有演技加持,一看就是電視觀眾喜歡的類型。 因此,影視行業內部也有把衛視上新積壓劇稱作“淘寶”。實力派演員背書,不錯的導演制作班底,以及都市情感、古裝傳奇、涉案等題材的市場需求,也許能夠為衛視爭奪一定的收視率。但在從業人員看來,這種“押寶”其實更多是電視臺的無奈之舉,過時的積壓劇是否還能適應當下觀眾的審美和價值觀,也許只能靠實踐來驗證。 |
相關閱讀:
- [ 03-27]電視劇《重耳傳奇》:主人公責任擔當引導年輕人奮發圖強
- [ 03-25]電視劇《芝麻胡同》收官 老戲骨表演成為亮點
- [ 03-15]電視劇《都挺好》:原生家庭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
- [ 03-14]地域特色,電視劇的一道坎還是一座橋?
- [ 03-11]電視劇《只為遇見你》聚焦當下中國珠寶行業現狀
- [ 03-08]2019電視劇品質盛典實況明晚播出
- [ 03-06]2019電視劇品質盛典:《大江大河》獲多獎成最大贏家
- [ 03-06]2019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推動電視劇創作守正創新
- [ 03-06]業界共論2019年電視劇行業如何破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