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4月6日,殘疾人射箭運動員賈偉(左二)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射箭運動學校訓練。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9日電(記者顧煜、段敏夫)“大家把弓拿穩,左手抬高,用背部肌肉發力……”早晨9時許,有著“中國箭鄉”之稱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天還未大亮,但為了備戰即將開始的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王燕紅已帶著12名殘疾人運動員開始了一天的訓練。
舉弓、搭箭、瞄準、放箭,每名運動員不停重復著這些動作,身為教練員的王燕紅則不停穿梭在運動員身后,腳步一深一淺,時常駐足為運動員們指導動作。每射出一箭,王燕紅便拿起小望遠鏡看看中環的情況,再分析動作得失。
今年50歲的王燕紅,曾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射箭70米女子個人(站姿)決賽中獲得金牌,之后,她開始兼職教練員,致力培養殘疾人射箭運動員。
“這個項目對每位運動員都是巨大考驗。有些W1級的運動員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家人照顧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時沒有集訓的時候,運動員要在家里自己練。”王燕紅的隊員有W1級也有公開級,他們平常有自己的工作,射箭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追夢的方式。
找到一個合適的“好苗子”并非易事。王燕紅的很多學生是她在生活中“撿”到的寶。走在街上,看到有潛質的殘疾人,她會上去自我介紹,同時推介射箭。不過,即使把人帶回來了,也會有人因為生活、家庭不得不選擇放棄,讓她深感惋惜。
“‘王媽媽’是通過同學找到的我。”跟隨王燕紅練習6年的李傳萍至今記得,當時王燕紅聯系她時一度被她當作騙子,如今卻被自己稱為“王媽媽”,“‘王媽媽’和我母親年齡相仿,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
多年來,王燕紅的家已成為運動員們的港灣,逢年過節時,家中總是歡聲笑語,無論是新隊員還是老隊員,她都視若自己的孩子。
“殘疾人練射箭本來就需要付出更多,看到他們每一次進步我都特別開心。”王燕紅告訴記者,隊員們都很刻苦。有些運動員無法站立、上肢力量不足,他們需要流更多汗水,練習射箭姿勢更久,充分調動上肢、背部力量,保證擊發時的穩定狀態。
備戰期間,隊員們每天除了吃飯休息,訓練從早晨一直持續到晚上,王燕紅有時也會擔憂隊員們練得“太狠”,“運動員們每天訓練量超過400支箭,不少老隊員肩膀、背部、小臂都有不同程度的淤青。”王燕紅告訴記者,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恢復,她會為老隊員們做肌肉按摩,并輔以拔罐等中醫療法。
“這些隊員站在這就已經戰勝了自己,他們為了實現夢想都如此刻苦努力,我更要幫助他們追逐夢想!”聽著一聲箭矢中靶的響動,王燕紅趕緊又拿起了望遠鏡。(完)

圖為4月6日,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射箭運動學校,王燕紅(右一)指導殘疾人射箭運動員訓練。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圖為4月6日,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射箭運動學校,王燕紅(左)在訓練中指導殘疾人射箭運動員李傳萍。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