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大會暨中非合作與人文交流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非政府部門代表、學術機構、智庫、社會知名人士及非洲駐華使節約350人出席。與會人士表示,中國非洲研究院的設立,將匯聚中非學術智庫資源,是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舉措,將增進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為中非關系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2018年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非雙方一致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實施中非合作“八大行動”。9日成立的中國非洲研究院正是進一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舉措,將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 “進一步促進非中人文交流,把非中關系推向新的高度” 在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大會上,莫桑比克前總統若阿金·阿爾貝托·希薩諾在致辭中表示,在國際關系格局發生新變化的背景下,中國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中國在非洲所做的,正是非洲大陸所需要的。基于相互了解與尊重,以及不斷增進雙方的共同利益,非中關系一定會越來越好”。希薩諾說,“中國非洲研究院的成立,將會進一步促進非中人文交流,把非中關系推向新的高度”。 非盟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科技委員安楊認為,中國非洲研究院的成立表明,非中關系正進入新的階段,將進一步強化非中雙方在學術研究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 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馬馬杜·恩迪亞耶認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通過推進民心相通來深化非中合作,借助中國非洲研究院這個新的平臺,非中雙方的智庫可以進一步加深了解,為非中關系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通過與中國同行交流,非洲國家智庫可以不斷提升研究水平,為推進非中關系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喀麥隆駐華大使馬丁·姆巴納表示,期待中國非洲研究院為非中雙方智庫的合作交流提供科學指導,并為非中關系的發展建言獻策。 喀麥隆雅溫得第一大學教授恩特洛·佛表示,期待中國非洲研究院加強非中智庫的戰略合作,促進非中學術交流。 與會非洲學者還談到,通過不斷的交流合作,非洲國家可以更好地研究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汲取中國在過去40多年里有效推動改革開放、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本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探尋解決之道。 “一帶一路建設是非洲國家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絕佳機會” 在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回顧中非合作歷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及中非合作論壇推動中非合作所作的巨大貢獻給予高度贊揚。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正在幫助非洲成為更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希薩諾說,很多中國技術專家在非洲工作,與非洲人民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很多非洲人在中國接受教育和培訓,回國后為非洲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馬里巴馬科社會科學與管理大學副校長瑪施·薩瑪克說,借助“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在非洲國家開展的學校、醫院、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助于滿足當地民眾不斷增長的需求,“‘一帶一路’使不同背景的民眾相互連接,以增進彼此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一帶一路’倡議是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它在提升沿線國家經濟活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薩瑪克說。 “一帶一路”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實現各國共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奧努奈居對此深表認同。他說,“一帶一路”倡議是對時代問題所做的科學解答,反映出人們對包容性發展的共同渴望。馬丁·姆巴納認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致力于幫助非洲解決面臨的難題,使非洲變得更具吸引力。” “對于非洲國家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是非洲國家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絕佳機會。”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佛萊·莫希坦言。 與會人士一致認為,中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緊密合作,必將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開啟新篇章。(暨佩娟 劉 慧) |
相關閱讀:
- [ 03-18]通訊:跨越世紀路 綿延中非情
- [ 03-08]中非共和國總統盛贊中國菌草技術
- [ 02-07]中非共和國政府和武裝組織正式簽署和平協議
- [ 02-03]中非共和國沖突多方就和平協議達成一致
- [ 02-01]安理會延長對中非共和國和平與穩定破壞者的制裁措施
- [ 12-20]中國和肯尼亞簽署諒解備忘錄:搭建中非科研合作新平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