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邊創作邊吃砂糖,短短6天,在延安窯洞寫出《黃河大合唱》 在回憶冼星海的創作過程時,張安東分享了一件趣事。當時冼星海習慣邊吃糖邊創作,要光未然給自己弄點水果糖,光未然找遍延安也沒有買到水果糖,后來想盡辦法終于得到2斤白砂糖,交給冼星海:“他在窯洞里開夜車寫《黃河大合唱》,困了就吃一勺,然后接著寫。” 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則透露,在創作《黃河大合唱》時,父親帶病堅持,自己的母親常熬些用黃豆做的土咖啡給他提神。每到晚上,父母和鄔析零、田沖一起唱前一晚譜寫的歌曲:“不合適的再改,覺得好的,就拿去油印出來,發給隊員進行練習演唱。”冼妮娜表示,父親對于《黃河大合唱》的創作,一直秉持著包容的心態,他交代光未然,作品不合適就提出來,可以隨時改,演員可以二度創作。得知大家對兩首獨唱曲《黃河頌》和《黃河怨》挑剔較多,冼星海二話沒說就全部推翻重寫,直到第三稿大家比較滿意了才定稿。終于,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一首含有8個樂章的《黃河大合唱》就在延安魯藝的窯洞里誕生了。 冼星海以驚人速度完成了《黃河大合唱》全部音樂曲調的創作,但隨之又遇到了寫伴奏的困難,彼時延安缺乏西洋樂器,合適的樂隊也難找。冼星海就利用當時現有的笛子、二胡、口琴、鼓、鑼、木魚、提琴、軍號等,相互巧妙地搭配,僅用了5天的時間,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中西合璧的伴奏音樂。說起這個,嚴鏑的回憶極為生動:“他看到李煥之腰間背了一個瓷缸子,就告訴李煥之,等到演出的時候把同學的勺子、叉子都收集起來,放到瓷缸子里,我一給你手勢你就抱著缸子拼命搖,給音樂配上助威聲效。” 首演盛況空前,排練時間僅有短短10天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那天,大禮堂擠滿了上千名聽眾,盛況空前。當晚,《黃河大合唱》被放在最后作為壓軸曲目,在唱到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時,光未然親自朗誦:“他身披黑色的大半身長的大氅,遮住了他因傷扶持棍杖的動作。擔任男聲獨唱的是田沖,擔任女聲獨唱的是蔣旨暇,擔任二重唱的是史鑒和劉晨暄,擔任主持的是胡丹沸。而樂隊中有向隅、李煥之、李鷹航、李凌、梁寒光、汪鵬等。” 當《怒吼吧!黃河》的尾音落下的那一剎那,全場掌聲、叫好聲和抗日的口號聲如雷鳴般響起,冼星海在演出后當晚的日記上寫道:“今晚是延安空前的音樂晚會。” 身為嚴良堃的學生,廣州市合唱協會會長苗向陽透露,當年排演《黃河大合唱》的合唱人數只有30多人,樂隊也不到30人,排練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0天就首演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黃河大合唱》的首演中,指揮的并不是冼星海,而是鄔析零。對于原因,冼妮娜表示,當時演劇三隊要帶著這個節目去敵后演出,但父親因為要留在魯藝教書無法前往,因此他希望能夠培養三隊的指揮,也就是鄔析零。 而在同年5月11日延安魯藝建校一周年的演出上,一個由100人組成的合唱隊再次唱響《黃河大合唱》,這次演出則是由冼星海親自指揮。唱到《保衛黃河》時,冼星海指揮臺下的觀眾和臺上的演員一塊演唱:“這個效果非常好,臺上和臺下的演員和觀眾一起唱是從來沒有過的,一直到最后,唱完以后掌聲簡直是轟動了整個禮堂。毛主席高興地把雙手舉過頭說好啊好啊。我父親聽到了毛主席的贊揚也非常高興和激動,雙眼含著淚謝謝毛主席對他的鼓勵。”回憶起當晚的場景,冼妮娜依然激動。 |
相關閱讀:
- [ 10-10]中哈合拍影片《音樂家》將再現《黃河大合唱》創作情景
- [ 04-10]開羅歌劇院舉辦“絲竹華韻”中國民族音樂會
- [ 04-10]圖書館里的交響音樂會
- [ 04-07]緬懷抗戰英烈祝福偉大祖國 抗戰館舉行抗戰主題音樂會
- [ 03-29]賞軟浮雕聽音樂會 鼓浪嶼本周末精彩紛呈
- [ 03-25]《詩韻》呂韻獨唱音樂會中國藝術歌曲專場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