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科倫坡4月16日電 通訊:破解斯里蘭卡的垃圾難題——探訪科倫坡城市固體廢物處理項目 新華社記者 朱瑞卿 唐璐 距離首都科倫坡150公里,在斯里蘭卡西北部普塔勒姆潟湖的一側,原始叢林中不時傳來重型機械的隆隆作業聲。這里曾是棄用多年的采礦坑,如今,一座固體廢物處理廠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 垃圾處理一直是斯里蘭卡政府的難題。政府早在2000年便出臺了固體廢棄物管理國家戰略,卻收效甚微。近年來斯全國廢棄物產量不斷攀升,2013年已超過每天1萬噸,處理設施的嚴重落后引發環境污染等各類問題,甚至發生垃圾山坍塌導致民眾傷亡的慘痛事件。 垃圾處理問題迫在眉睫。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建設的科倫坡城市固廢處理項目于2018年2月啟動。 隨著第一階段7200平方米垃圾填埋庫區今年2月底竣工,這座斯里蘭卡首座固廢處理廠目前已經具備每天600噸垃圾的處理能力。到2020年項目全部投入使用,科倫坡地區全部的固體垃圾都將轉運至此處理。 固廢處理項目看似簡單,實際建設過程困難重重。科倫坡城市固廢處理項目所在地的紅土地土壤濕軟,需要地基處理后才能達到符合后續施工條件的土壤硬度標準,而普塔勒姆地區雨季中頻繁的雨水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為了確保工期,中方施工團隊調用了大量排水設備,并在現場推行24小時輪崗制度,最終如期完成了第一階段建設,并順利交付斯方。 斯里蘭卡政府近年來很重視環保問題,并推行了一系列嚴格環保政策。如何確保垃圾填埋后不會對周圍土壤以及旁邊不到300米的潟湖造成污染,成為考驗中方建設者的又一難題。 根據項目規劃,第一階段7200平方米的填埋區不到項目總填埋區面積的十分之一,目前還有近10萬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區正在建設中。記者在現場看到,黃色、白色、灰色等各色鋪設材料錯落有致地堆放在施工現場。 “這些都是防滲處理材料,我們將這些材料按照設計順序鋪設組成防滲層,以確保垃圾填埋后不會下滲污染土地。”項目防滲環節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 除了防滲層處理,中方團隊還會在填埋場中鋪設導排管,將垃圾填埋后產生的滲濾液導入廢水調節池,進行再次處理,做到真正的“滴水不漏”。 由于斯方要求項目第一階段結束后就能投入使用,這就對滲濾液處理系統的建設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與填埋場僅一壩之隔的滲濾液調節池已經完成施工。今年晚些時候垃圾處理廠開始試運營后,調節池內將臨時儲存廢水直至后續設施建設完畢。而當項目整體投入使用后,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處理的廢水將達到斯里蘭卡一級排放標準,直接用于普塔勒姆地區的綠化灌溉。 科倫坡城市固廢處理項目是斯里蘭卡國內首個此類項目,普塔勒姆地區的百姓一開始對于家門口搬來個“垃圾場”抱有不滿。但隨著項目的如期推進,中方團隊的業務能力以及這一項目的重要性已經獲得了斯方各界認可。 斯里蘭卡中央工程顧問局科倫坡城市固體廢物處理項目現場負責人納林·伯圖維拉說,感謝中國團隊這一年來的辛勤付出,在斯中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斯里蘭卡嚴重的垃圾堆積問題已經有了解決的曙光,期待此類項目能夠推廣到斯里蘭卡更多地方。 當地人維杰辛哈的家距離固廢項目現場不到10公里,如今她已經理解了這一項目的重要性。 “斯里蘭卡垃圾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雖然我家離垃圾處理廠很近,不過中國工作人員多次登門解釋后,我了解到所有的填埋垃圾都會經過妥善處理,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這一項目也為不少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是件造福當地的好事。”維杰辛哈說。 |
相關閱讀:
- [ 06-18]北海道高放射性廢物處理坑道亮相 呈8字形(圖)
- [ 08-31]大阪擬建核廢物處理場市民不滿 與政府激烈沖突
- [ 04-12]變廢為寶 清潔發電——越南芹苴垃圾發電項目助力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 [ 03-07]瑞典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是怎么做到的
- [ 01-31]全球電子垃圾泛濫成災 聯合國呼吁發展循環經濟
- [ 01-23]美媒:中國的“洋垃圾”禁令讓美國小鎮暴露“短板”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