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稱,中國深空探測規劃中的小行星探測任務已經確定,即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取樣返回和一顆主帶彗星繞飛探測。 中國國家航天局日前通過官網發布《小行星探測任務有效載荷和搭載項目機遇公告》介紹,小行星探測任務將采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探測器攜帶科學載荷,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隨后擇機附著小行星表面并采集小行星樣品,之后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這一過程大約在3年內完成。上述過程完成后,探測器經地球、火星借力,經歷約7年時間飛行到達小行星帶,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探測器配置相關科學載荷,以飛越、伴飛、附著、采樣返回等方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遙感探測、就位探測和采樣返回。 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具體包括以下科學活動:近地小行星探測方面,一是測定2016HO3軌道、自轉、形狀大小和熱輻射等物理參數。二是探測2016HO3形貌、表面物質組分、內部結構,獲取小行星樣品的背景信息。三是對2016HO3返回樣品開展實驗室分析研究,測定小行星樣品的物理性質、化學與礦物成分、同位素組成和結構構造;測定和研究小行星樣品的年齡;與隕石進行比較研究,建立返回樣品與隕石、地面觀測與遙感就位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 主帶彗星探測方面,一是測定主帶彗星133P的軌道、自轉、形狀大小和熱輻射等物理參數。二是探測主帶彗星133P形貌、表面物質組份、內部結構、臨近空間環境,以及可能的水和有機物等信息。 通過獲取的數據信息,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科學研究目標主要包括揭示太陽系典型小天體的特征和演化機理、探索太陽系形成早期的物質和生命信息、認知太陽風與小天體的相互作用過程。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為推動和平探索和利用深空探測事業,促進科學和技術創新,推進社會參與和國際合作,該局向國內外公開征集科學載荷和搭載項目方案。科學載荷方面,鼓勵中外科研機構聯合提出載荷技術方案,聯合開展研制;鼓勵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團隊聯合應征,并明確提出利用該載荷數據開展研究的具體項目;歡迎國外科研機構參加載荷方案征集,將按照“免費搭載,數據共享,經費自擔”的原則搭載國外載荷。搭載項目方面,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預留200公斤運載能力用于向社會開放搭載,按照“自籌經費,免費搭載,數據共享”的原則,面向高等院校、民營企業、中外科研機構公開征集搭載項目方案。(完) |
相關閱讀:
- [ 04-20]【“一帶一路” 央企逐夢】埃及民眾:新首都CBD項目將為埃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視頻)
- [ 04-20]穩預期是推動改革發展的動力源泉
- [ 04-20]紡織服裝企業家齊聚 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 [ 04-20]晉江內坑:“拖鞋名鎮”金字招牌 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
- [ 04-20]三明推動融媒體發展上新臺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