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3日無人機拍攝的銅板屯春色。
位于廣西大山深處的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有名的“空巢村”,一度只剩下6位老人留守。進村道路崎嶇、土地閑置荒廢、田野荒草叢生……整個村莊掙扎在貧困線上,人口外流,瀕臨消失。
故鄉貧窮依舊、日漸衰落,深深刺痛每一個銅板人的心。 2012年春節后,在外務工20多年的龍革雄、龍飛聯、龍飛振等幾個堂兄弟決定留在村里,開始實施“拯救故鄉計劃”。他們用打工攢下的58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融安縣銅板高山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了500多畝李樹及山野葡萄,發展特色觀光旅游。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也給予“拯救故鄉計劃”大力扶持。多年來,在脫貧攻堅工作和生態鄉村建設中,銅板屯先后得到政府扶持資金近千萬元。進村道路、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飲水工程、旅游公廁、停車場等一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村民自辦的10多家農家樂開門迎客,銅板屯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七年的“拯救”如今已見成效,銅板屯于2018年實現整體脫貧,百年老村從空心孤寂到重現活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范村”,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游客在銅板屯踏青賞花(2019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開辦農家樂的村民領取統一制作的牌匾(2019年3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75歲的龍展星(右)和老伴在村口展示特產(2019年3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龍革雄(右二)一家在展示農家菜(2019年3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2年10月21日拍攝的銅板屯全景。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記者第一次去銅板屯采訪時,村里只有兩位老人和1個小孩在家,另外幾個老人到鄉里趕集(2012年10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村民在修建進村公路(2015年7月2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4年2月21日,“融安縣銅板高山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在吃飯。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2014年2月21日,龍革雄在打電話聯系業務。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4年2月22日,村民們推著車輛經過濕滑路段進入銅板屯。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3年5月15日,村民們在山上種植李樹苗。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3年3月5日,村民在山上開荒,準備種植果樹。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5年7月22日,村民坐在村口的大樹下休息,旁邊的觀景平臺剛剛被山洪沖毀(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3年5月14日,龍飛振在給李樹苗施肥。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3年7月23日,龍飛聯的侄子龍杰(左)回到村里過暑假,家里的狗對這位長年在外讀書的小孩感到陌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3年5月14日,村民們在吃午飯。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2019年4月16日,“融安縣銅板高山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村民騎車去勞作。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