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海門深處》在華僑大學路演舞臺。
4月23日,繼福州舉行的盛大首映禮后,《海門深處》來到“家鄉”泉州,走進華僑大學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導演李永超空降現場,和大學生分享拍戲花絮與心得。據悉,《海門深處》已在第九屆澳大利亞國際華語電影節上斬獲文藝片金龍獎和文藝片導演金龍獎,并入圍第十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在第二十三屆香港國際影視展進行展映,廣受觀眾歡迎和好評。
本次深入校園的交流活動由華僑大學文學院、工學院聯合承辦,泉州市廣播電臺黨委副書記張偉宏、華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曾佳揚、泉州市廣播影視協會副秘書長謝鏡清、華僑大學工學院團委書記張景聰、文學院團委書記張偉出席觀影。
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個講述人性救贖、希望和重生的故事鋪陳開來:雕刻家麥野入住惠女代言人明月經營的“古大厝民宿”,他刻意隱瞞自己過去的身份,但塵封20年的一切揮之不去,這座古厝的每一個人因此無法平靜,20年前的不幸改變了三家兩代人的命運,這些不敢碰觸的傷痛和恩怨隨著麥野的到來一點點被揭開。
在影片中,惠安建筑、石雕工藝、惠女風情、洛陽古橋、崇武古城等閩南元素一一展現。據介紹,《海門深處》所有的戲份都在泉州實景拍攝。原來,影片的導演、總制片人李永超博士是地地道道的泉州惠安人,而這部電影,是他的電影處女作,也是跨界之作——他是一名經濟學博士,是著名雜志《中國資本》創辦者,歷任香港上市公司主席和執行董事,曾出版學術專著《隱現的天機》和《文明生態論》。同時,李永超博士還曾擔任上海第一財經電視臺《解碼財商》、香港衛視《文化超聲》、鳳凰衛視《時事辯論會》等文化專欄主講人,致力于文化傳播。
觀影過程中,不斷傳來笑聲和惋惜聲,青年學子們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播映結束,意猶未盡的同學們與李永超導演進行了現場交流,氣氛十分熱烈。《海門深處》將于4月27日在各大院線上映,李永超導演向各位大學生發出邀請,共同探尋靈魂深處的啟示。

導演李永超與學生交流。
【互動提問資料】
學生:請問導演,什么樣的電影是好電影?您的評判標準是什么?
李永超:(笑)像《海門深處》這樣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全場掌聲)電影的取材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們沒經歷過的事情,像科幻片、武俠片等等,另一種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描寫人性和情感,我個人比較傾向于第二種,因為它還涵蓋了很多文化和哲理的東西。
學生:我們注意到電影主題曲《如果一切可以重來》的詞作者也是您,請問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李永超:其實這首歌詞很早就寫了,大概是9年前寫的,當時不是為這部電影寫的,起意于我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生命中有很多事是我們無法把控和改變的,時間不能倒流,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坦然地接受當下,才能真正做到重新開始。在做電影時,我覺得這首歌與電影所想表達的主題特別吻合,所有就用上了。
學生:電影中有一場臺風天的海邊大戲,是真臺風天,還是人造特效。
李永超:這部電影,我拍攝時間共花一個月,確實很幸運,期間正好趕上一場臺風來。其實我們劇組之前就為這場戲做足了準備,從橫店調來兩個大型鼓風機,和一輛水車。但臺風真來了,可以實景拍攝了。另外也增加一些拍攝難度和危險度,看著海里這么大浪,兩個替身演員在海里游泳,確實蠻緊張的,很擔心替身演員的安全。
學生:片中有媽祖出巡的場面,這怎么拍的?
李永超:媽祖出巡場面特別宏大。拍這場戲有些不可思議,開拍前幾天,都是陰云密布,沒有很好的拍攝條件,但我們機器都隨時準備著。令人稱奇的是,到了媽祖出巡那天,天氣就突然清朗起來,陽光燦爛,海上朵朵白云,畫面特別美。不得不感嘆自然力量的神奇。
學生:片中有很多巖雕,是現場就這樣?還是道具雕刻?
李永超:都是真的巖雕。我們拍攝時,正好把這些巖雕用來做場景。游客如果到崇武古城海邊玩,可以看到的。
學生:關于電影中虐心的愛情,想問一下李導,你取材自哪里?
李永超:這是我創作劇本中最難寫的部分。我覺得自己比較擅長寫男生,寫女生世界里的愛情和心理變化,是我的弱項。我最早住在崇武,隔壁住著一個守燈塔的大叔,可能就是劇中有根的原型吧。

電影《海門深處》在華僑大學路演現場。

臺風天拍戲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