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猶縣茶產業:“四無”建設助推產業發展
2019-04-27 07:13:5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國際在線消息:4月24日至26日,“共和國從這里走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融媒體看江西”活動走進全國生態產茶縣——上猶縣。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堅持“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的發展方向,突出“環境無污染、種植無公害、監管無盲區、制作無‘添加’”的“四無”建設,著力實現產業基礎、建設品位、產品品質、綜合實力等茶葉產業的“四個提升”,助推現代農業強縣建設步伐。 環境無污染 常言道,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茶的品質與高山上的空氣、溫度、光照、土壤等自然環境有關。優越的生態環境,決定上猶富硒茶的天賦;持之以恒執著生態建設,孕育出了上猶富硒茶的各種滋味。 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上猶縣,生態環境優越,擁有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大面積的丘陵緩坡山地和獨特的庫區氣候是茶葉生長的特優區和“高山云霧出好茶”的絕佳勝地,使上猶茶內質極佳、風味獨特,形成了上猶茶“形美、色綠、香高、味濃、湯清”的獨特品質。 近年來,上猶縣以“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三清潔工程及“整治建房秩序、整治漁業秩序、整治林業秩序、整治河道秩序”四整治工作為抓手,堅持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積極構建贛江水系上猶江段四道生態屏障,即生態岸線修復第一道屏障、沿江沿河污水處理第二道屏障、農村面源垃圾治理第三大屏障、水源涵養林保護第四道屏障。 該縣干部群眾始終把生態環境當作生命來呵護,上山植樹造林、下河增殖放流,同時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秸稈還田腐熟技術、“三沼”綜合利用技術和生物農藥、殺蟲燈等水稻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有效減輕對水體環境的污染。該縣接連摘取“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中國天然氧吧”“全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先進單位”等榮譽,2017年度江西省河長制工作考核中獲得全省第1名。 種植無公害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為上猶縣編制的土地質量調查成果報告顯示:上猶各茶園根系土樣品各元素指標均符合無公害茶園、綠色食品產地、有機茶園規范要求,上猶茶為無公害、綠色、有機茶;各茶園Se含量均達到富硒標準,其中最大值為0.96mg/kg,平均值可達0.6mg/kg。硒是一種微量元素,當土壤中的硒含量富集到大于0.4mg/kg時即為富硒土。 上猶縣的各大茶園內建立了成套滴灌系統,一個個水龍頭隨處分布,一盞盞滅蟲燈錯落有致,一塊塊粘蟲板整齊有序。 為了保證茶葉高品質、無公害,上猶縣還持續抓好“三統四不”的生產管理標準,即統一茶樹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肥藥施用,在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一律不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噴施除草劑、不施化學合成肥料、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致力打造“生態茶、放心茶、品質茶”。 據了解,上猶縣新建茶園全部采用無性系茶樹良種,種植面積達2.45萬畝,并對低產低質的老齡茶園,全面采取改土、改樹、改園等綜合性低改措施,改善了品質、提高了產量。 上猶茶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優越的生態環境,也離不開上猶縣委、縣政府持之以恒的推進。一直以來,上猶縣像抓工業首位產業一樣,抓農業主導產業茶葉產業發展,圍繞“擴規模、提品質、創品牌、拓市場、育龍頭、建園區”的發展思路,持續深入推進茶葉產業發展;大力實施茶葉產業倍增計劃,每年堅持新建一批標準茶園,改造中低產茶園,引導和扶持外出創業人員返鄉種茶、現有茶企(大戶)擴面種茶、村集體(合作社)鼓勵種茶、農戶自主種茶,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規模。 如今,上猶縣擁有萬畝以上茶園3個、千畝以上茶園8個、中國百強茶企2家、省級龍頭茶企4家、市級龍頭茶企7家,茶葉種植面積近11萬畝、茶葉產量2300噸,規模和產量均占贛南地區茶產業的“半壁江山”;先后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葉百強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旅融合競爭力全國十強縣”“中國茶業產業發展示范縣”“全國有機茶標準化示范縣”等稱號。 監管無盲區 上猶縣對茶葉種植、施藥、加工等各環節的全鏈條監管,確保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 為打造生態茶、放心茶、品質茶,上猶縣強化質量監管,全面規范茶園建設、肥藥施用、茶葉加工、形象包裝等環節操作規程;建立“茶葉產品檢測站”,不定期到各茶園實地對土壤、茶樹、茶葉進行抽樣檢測;設立茶產業“博士工作站”,為該縣茶葉產業把脈問診,解決發展中的瓶頸、難題。 在做好茶園監管的同時,上猶縣還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該縣建立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縣、鄉、村三級河(湖、林)長制體系,境內所有河流、湖泊、山林全面實現“一河(湖、林)一長”。水利、環保、水保等有關職能部門,均按要求成立了執法監察機構。環保部門建立了1個一級、15個二級和86個三級環境監管網格,每月對2個生態功能區考核點、2個贛江源頭保護區考核點進行采樣、監測,每月對飲用水庫區水質例行監測。 制作無“添加” 圍繞近50萬畝“富硒”土壤的分布優勢,依托該縣現有茶葉產品生產、加工、管理、銷售等一整套完善的基本符合歐盟標準的生產技術優勢,上猶縣著力打造“上猶富硒綠茶”。 上猶縣嚴格執行“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規范”等茶葉行業質量安全基本準則的前提下,從產品加工制作等關鍵環節入手,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全面保障茶葉質量安全,做讓消費者滿意的“生態茶、放心茶、品質茶”,把上猶優質的生態自然優勢轉化成茶葉品質優勢,擦亮“一杯茶”名片。 上猶縣堅持在茶葉加工中不使用色素、香精等任何食品添加劑,并規范制定了《上猶綠茶生產技術規程》《上猶綠茶加工技術規程》《上猶綠茶管理體系》《上猶綠茶標識與銷售》等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且基本符合歐盟標準。 生態的種植,嚴格的監管,匠心的工藝,讓“上猶富硒綠茶”在茶行業中名聲漸響。據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權威發布,上猶綠茶品牌價值4.82億元,并被評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制定的《上猶綠茶》標準被批準為江西省地方標準,“上猶綠茶”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文 曾強) |
相關閱讀:
- [ 04-26]【地評線】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共享網絡發展紅利
- [ 04-26]福建EC產業園:以大數據為核心 驅動智能企業發展
- [ 04-26]環球網評:“一帶一路”——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的“中國方案”
- [ 04-26]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 共繪“發展愿景”新藍圖
- [ 04-26]福清漁溪:繪治水主色調 讓生態“綠色”成發展“底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