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座巨大原始星周圍發現含鋁分子 有助了解行星演變過程 科技日報東京4月29日電 (記者 陳超) 日本國立天文臺、東京大學、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根據阿爾瑪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現,獵戶座大星云中的巨大原始星“獵戶座KL電波源I”旋轉噴射氣流的根部附近,含有一氧化鋁分子。 恒星如何誕生,其周圍的行星如何形成,這是天文學、地球行星科學極為重要的課題。在天文學方面,科學家試圖通過觀察恒星和行星的“現場”來理解這個過程;在地球行星科學中,科學家通過分析隕石和航天探測器帶回來的樣本來了解太陽系中第一顆行星的形成。 獵戶座大星云是大質量星形成區域,其中的巨大原始星“獵戶座KL電波源I”距太陽系1400光年,質量超過太陽數倍。研究小組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的論文稱,他們在“獵戶KL電波源I”原始星盤旋轉噴射氣體流中,首次發現了一氧化鋁分子,并觀察了其分布。 迄今為止,科學家僅從進化末期的老年恒星噴射氣流中發現了一氧化鋁分子。老年恒星噴射的氣體中,一氧化鋁形成固體微顆粒飄蕩在星系中,成為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的材料。但一氧化鋁分子是否存在于誕生之初的原始星周圍,其分布情況如何,一直不明確。 研究小組在“獵戶座KL電波源I”的觀測數據中發現了一氧化鋁分子放射的497GHz(千兆赫)和650GHz電波,顯示原始星周圍也存在鋁分子,分布在噴射流的根部。與同一處發現的一氧化硅分子等的分布相比,其分布非常集中,這可以通過一氧化鋁分子的低揮發性特征來解釋。 從隕石的研究中可知,太陽系中產生的第一種固體物質是由鋁和鈣礦等揮發性較低的元素濃縮而成,這些物質成為制造地球的材料。這項研究表明,原始星周圍的一氧化鋁分子凝縮成塵埃。該研究成果增進了對原始星周圍行星材料進化的理解,也為進一步了解行星材料如何在太陽系中制造并演變成行星提供了線索。 |
相關閱讀:
- [ 03-01]NASA新望遠鏡將發現1000多顆行星 揭示宇宙奧秘
- [ 01-23]“行星九”可能并不存在
- [ 01-09]新發現:原始行星圓盤旋轉軸從內向外傾斜
- [ 11-08]“續命”五年終離別 它無愧于“行星獵手”的稱號
- [ 09-27]牽腸掛肚:冥王星能否重回行星隊伍,誰說了算?
- [ 08-07]電離結構“反向”的行星狀星云被發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