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趙文君) 中消協5日發布智能門鎖比較試驗報告,在測試的29款樣品鎖中,指紋和密碼開鎖比信息識別卡開鎖相對更可靠,樣品鎖開鎖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樣品鎖的使用壽命達到10000次開啟以上,遠高于國家標準。 試驗報告顯示,開鎖方式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在29款樣品鎖中,48.3%的密碼開啟存在安全風險,50%的指紋識別開啟存在安全風險,85.7%的信息識別卡開啟存在安全風險。28款樣品鎖被小黑盒攻擊后未出現開啟現象,僅1款無生產廠家信息標注的樣品鎖被小黑盒攻擊后開啟。這些樣品鎖的信息安全測試內容包括信息泄漏、身份鑒別、權限控制、數據傳輸安全4項內容。 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29款樣品鎖的鎖舌長度均符合要求,但鎖舌強度僅有12款樣品鎖符合要求。智能門鎖在連續實施誤操作及防護面遭受外力破壞時,應能自動發出聲或光報警指示或報警信號。經檢測顯示,29款樣品鎖中只有15款鎖能發出報警信號,防破壞報警功能有待加強。 中消協建議,消費者購買智能門鎖產品,要檢查產品名稱、商標、規格型號、生產廠家、生產廠址、安全級別、明示執行標準等信息,同時注意產品是否具有合格證、說明書、開孔模板及保修卡等。門鎖要求外觀整潔、無裂口、無銹蝕等。 挑選智能門鎖時不要刻意追求更多的開鎖方式,一般來說開鎖方式越多、潛在風險越大。建議消費者選用具備應急開鎖功能的智能門鎖,至少將一把應急開鎖鑰匙保留在除家以外的安全地點,同時通過鑰匙形狀來判斷應急鎖鎖芯種類,單排彈子的鎖芯安全系數較低,不建議消費者選用。 相較于傳統門鎖,智能門鎖的便利性成為一種新潮流。據統計,截至2017年,國內智能門鎖的生產企業超過2000家,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根據本次比較試驗結果,中消協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智能門鎖的產品標準,用于指導企業生產,督促企業提質升級,規范市場秩序。 |
相關閱讀:
- [ 05-05]“黃背心”運動進入第25周 參與示威人數創新低
- [ 05-05]陳海洋:不斷創新 彰顯新時代工匠精神
- [ 05-05]任紹全:疑難問題問不倒 癡迷創新搞技改
- [ 05-05]西安“五一”旅游接待人數收入再創新高 攬金66.34億
- [ 05-05]南靖萬利達陳海洋:技術不斷創新工藝精益求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