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8日訊(記者暢帥帥)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關系到每個人的錢袋子。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今年以來,重慶、上海、陜西等地已經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年內也將有望上調。 聚焦今年調整動態: 上調窗口開啟 陜西上海重慶已調整 據陜西省人社廳官網消息,為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對陜西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從2019年5月1日起執行。調整后的最低工資標準為,一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8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8元/小時;二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7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7元/小時;三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6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為16元/小時。 陜西此次調整將上次四類工資區調整為現在的三類,上調金額為120元。 上海人社局此前公布消息,從2019年4月1日起,上海市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420元調整為2480元。此次上調額度為60元,較往年的一二百元的標準下降不少。 另外,重慶已于2019年1月1日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職工最低月工資標準為1800元/月,第二檔職工最低月工資標準為1700元/月,分別比原標準提高了3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上調3元。 根據人社部相關規定,各省市最低工資標準至少每2至3年調整一次,且調整幅度原則上不超過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中國網財經記者整理數據發現,河北最低工資標準最新調整時間為2016年,若相關規定無變化,河北最低工資標準或將于今年上調。 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數據還發現,北京、上海、山東三地近年來每年都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今年以來,上海已做調整,根據往年經驗,北京、山東在今年進行調整的概率也較大。 此外,2018年寧夏人社廳在關于寧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29號提案協辦意見的函中指出,寧夏已12次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最近一次調整是2017年10月1日,按照寧夏自治區有關規定,目前寧夏人社廳已基本完成最低工資調整評估工作,爭取明年(2019年)再次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從此來看,寧夏也有望年內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聚焦排行榜: 上海連續四年位居月最低工資榜首 人社部網站日前發布了全國31省份最低工資標準(截至三月)。結合各地人社部門的最新消息,目前上海月最低工資2480元居全國之首,記者梳理歷年數據發現,從2016年調整以來,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已連續4年位居全國榜首。 31個省市中,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6個省市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為全國最高,達到2480元;廣東省深圳市位列全國第二,為2200元;北京月最低工資2120元為全國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個省內也會執行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如廣東省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100元,深圳市則為2200元。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方面,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4省份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均超過20元。北京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元;其次是上海,為22元;天津和廣東緊隨其后,分別為20.8元和20.3元。 聚焦錢袋子: 低收入人群最受益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資料圖(中國網財經暢帥帥制圖) 據悉,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準,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一般來講,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于低收入勞動者群體來說是最受益的,最為直接受益的是工資水平剛好在最低標準線上的工作者。在標準線提高的日期,這些工作者就可以直接領到“上漲”后的工資。 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是根據一套嚴密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標準過低,一些低收入勞動群體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標準過高,會引發企業人力成本壓力增加,若造成企業虧損甚至關閉,最終吃虧的還是勞動者,所以只有適合當地的情況才是關鍵,才是可持續的。 |
相關閱讀:
- [ 05-08]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期待日中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
- [ 05-07]福建省出臺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一條”
- [ 05-07]梁建勇引用古詩談福建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 [ 05-07]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熱議“數字經濟”引領新動能助力發展
- [ 05-07]建設“數字中國”為高質量發展加油添翼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