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通訊:拂去硝煙,文明是座枝繁葉茂的花園 新華社記者 藺妍 張淼 巴別塔倒了。 巨石碎落下來,塵煙四起。 這是阿巴斯·卡德米幼年時一個古怪夢魘。這位年近六旬的伊拉克翻譯家依然能想起小時候老人們講述的巴別塔故事:人類齊心協力鑄造通天的巴別塔,卻因彼此語言不通相互起了沖突,直聳入云的塔轟然倒塌了。 巴別塔的倒塌,讓那時的阿巴斯覺得很可惜。 過去二十幾年間,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接踵而至,古老的寓言反復上演。人類的歷史古跡、文明瑰寶一次次被損毀:伊拉克的亞述古城、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敘利亞的阿勒頗古城…… 人類文明何以陷入沖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目前在北京做外文專家的阿巴斯說,他很喜歡這句話。 他從巴別塔的故事中發現,只要能夠溝通和對話,一切都會不同。而對話的基礎,是人們要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被更豐富的文明滋養,才能蓬勃而歡愉地生長。 1998年的一次工作機會促使阿巴斯來到北京。二十年間,他先后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中國傳統醫學》《三國演義》等多部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版。 阿巴斯驚奇于文學之間的隱秘聯結,翻譯《聊齋》,讓他覺得酣暢淋漓。曼妙的人性、善惡相生的魂靈……說書人拋棄直白敘事,一條蛇、一只狐,有陰陽之戀,也有生靈涂炭。這跟他小時候讀過的伊拉克民間故事《卡麗拉和迪姆奈》頗有幾分相似,“相似之間,又各有千秋,特別有趣”。 2014年,阿巴斯獲得頒給外國專家的中國政府友誼獎。他給記者講起當時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領導人晚宴的情景,來自各領域、各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場面很壯觀。 華夏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阿巴斯覺得,任何一個文明必得海納百川,才有博大精深的深厚積淀和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阿巴斯說,在這個技術和信息不斷更新迭代的世紀,語言、地理的障礙都將不復存在。他認為,人類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也將更加便捷。 縱然千差萬別,人類文明可以在對話中化解沖突和誤解。他的翻譯書單里還有許多未完成的愿望。 阿巴斯渴望文明間的對話,因為他自己既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晨光照耀,也被華夏文明的雨露浸潤。 這樣的對話,應了阿拉伯人的一句老話,“花朵各自盛開,形成一座大花園”。 |
相關閱讀:
- [ 05-15]聯合國文明聯盟高級代表:中華文明有助于推動亞洲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尋找共識
- [ 05-15]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全文)
- [ 05-15]多彩·平等·包容——寫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之際
- [ 05-14]專訪: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是促進文明發展的良好機會——訪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賽
- [ 05-14]泰國前副總理功·塔帕朗西:倡導文明對話的亞洲可成為世界榜樣
- [ 05-10]中使館吁赴瑞士、列支敦士旅行中國公民:安全文明出行
- [ 05-09]新華時評:為發展多彩文明注入新時代的力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