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訊(記者 袁云兒)昨晚,在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太廟大殿前,來自亞洲的14位著名電影人就亞洲電影與文明交流展開對話。這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體活動之一亞洲電影展的“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中國導演陳凱歌、日本電影大師山田洋次、印度電影人阿米爾·汗、中國演員章子怡紛紛發言。 中國導演賈樟柯擔任整場對話的主持。第一個發言的是陳凱歌。他說,自己從事電影創作已經40年,這40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這些變化的親歷者,他常常自問,是什么力量引起了這些變化。他將答案歸結于中國的文化精神。“作為一個電影人,如何承接獨屬于中國的文化精神,讓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展開交流,是特別好的事情。” 創作出《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黃手帕》《家族之苦》等經典作品的日本電影大師山田洋次說,日本和中國一樣,這些年變化很大,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日本人開始遠離榻榻米,生活方式逐漸西化。因此,他一直在思考:如果小津安二郎導演現在還在拍電影,他會如何創作? 對于亞洲電影要如何發展,曾創作出《青木瓜之味》《夏天的滋味》的越南裔法籍導演陳英雄認為,這個問題需要亞洲電影人討論什么是屬于亞洲的電影語言,通過這一語言表達亞洲人的內心和文化。中國演員陳道明透露,自己最近重溫了電影《殺死一只知更鳥》,感到種族之間、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尊重是公平。他建議亞洲電影人對話可以形成一種機制,“不光是中國電影,亞洲電影也要走向世界。”擁有《小孩不笨》《錢不夠用》等代表作的新加坡導演梁智強提出,亞洲各國可啟動合拍片項目,請幾個國家的導演分別創作各國故事,再由一位總制片人整體統籌形成一部作品合集。 章子怡從表演的角度談到了自己的體會。她認為創作者不能丟掉生活,“我們的事業環境非常急促,有時會有很多‘快產品’出現,無論導演、演員還是制作人,都不能丟掉生活給我們的元素,以更精準地塑造角色,傳遞電影要表達的內涵。” 曾拍攝《入殮師》的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剛剛在中國拍了一部新片。他直言在這次合作中第一次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不同價值觀、思維方式的激烈碰撞,但大家在充分的討論后逐漸融合,并成為真正的朋友。他希望這部講述中國父子關系的電影能夠在中國上映,讓觀眾獲得感動。 |
相關閱讀:
- [ 05-17]“魅力中國·青年電影人培養計劃”
- [ 05-15]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開幕 華語電影人閃閃發光
- [ 04-18]“青年電影人培養計劃”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 [ 04-17]2019“青年電影人培養計劃”獲獎名單發布
- [ 03-21]四代電影人聯袂執導 《我和我的祖國》定檔國慶節
- [ 02-15]春節檔電影好戲連臺 青年電影人正成長為中堅力量
- [ 12-26]行業凈化后,電影人的春天不遠
- [ 12-10]300電影人齊聚“華表獎” 章子怡獲陳道明肯定
- [ 10-20]印度電影人阿米爾·汗自曝喜歡看《鹿鼎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