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開園19天迎客破百萬 北京世園局提示提前購票享九折優惠;百草園、本草印象館舉辦青蒿素主題活動 昨日,記者從北京世園局獲悉,2019北京世園會自4月29日開園以來,游客數量穩步增加,目前接待游客累計突破百萬人次。北京世園局游客服務與票務管理部工作人員提示游客朋友,提前兩天以上,在官方的APP渠道,或者線上代理商、遨游網、大麥網購票,可以享受九折優惠。輸入身份證號,然后您當天就可以持身份證直接刷證入園。 5月17日上午11點鐘,來自河北張家口的閆樹琛先生幸運地成為北京世園會開園后的第一百萬名游客。他一家三口剛剛進入1號門,北京世園局宣傳策劃部部長崔勇和游客服務與票務管理部部長劉達就迎上前去,祝賀他成為北京世園會第100萬名游客,并贈送了一對世園會吉祥物“小萌芽、小萌花”。 閆先生表示自從電視網絡等多個渠道了解世園會后,一直想來,近日特意帶著愛人孩子從張家口開車來到世園會參觀,有幸成為2019北京世園會的第100萬名游客,真是意外之喜,感覺無比激動和榮幸。同時表示北京世園會不僅僅有奇花異草,還展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相信通過參觀北京世園會收獲良多,世園會吉祥物“小萌芽、小萌花”將伴隨自己女兒的成長。 世園局游客服務與票務管理部工作人員提示游客朋友,提前兩天以上,在官方的APP渠道,或者線上代理商、遨游網、大麥網購票,可以享受九折優惠。輸入身份證號,然后您當天就可以持身份證直接刷證入園。 此外,北京世園會微信公眾號目前也已經開發了在線購票功能。 百草園 青蒿素主題活動舉行 5月18日,2019年北京世園會百草園、本草印象館聯動,舉辦“身邊的諾貝爾獎——青蒿素”主題活動,以園藝+藥植的完美演繹和古裝短劇的形式向觀眾介紹中國人發現青蒿、利用青蒿,發明青蒿素,造福全人類的歷史。 百草園是北京世園會最具特色的專業展園之一,以“藥用植物景觀化,中草藥走進生活;傳播中醫文化,引領健康生活”為建設理念。據百草園設計師劉國棟介紹,百草園建設用地3.2萬平方米,將近500種藥用植物栽植于以中國“陰陽五行”觀念為靈感來源的木、火、土、金、水五個區域內。 北京中醫生態文化研究會常務秘書長劉國棟介紹,為確保所種藥用植物的準確,百草園特別聘請了藥用植物分類學的專家進行把關。 本草印象館位于生活體驗館二層,以“天人合一”為設計建設總體指導思想,以“生”為核心文化理念,設計建設“本草·生命”“本草·生活”和“本草·生態”三個展區,分別展現了中醫藥天人合一的生命觀、順應自然的生活觀、平衡和諧的生態觀三大主題,讓“生”從抽象到具體再升華,使觀眾體會到本草與生命的和諧。 5月18日下午,本草印象館正在上演一場由工作人員創作演出的古裝情景劇《我身邊的青蒿素》,神農、尹吉甫、李時珍等古代人物一一出場,講述中國人發現青蒿、利用青蒿治療瘧疾的歷史源流。 短劇結束后,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現場誦讀了歷代古籍中關于青蒿的記載。作為壓軸,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先生唯一一位博士生,首都醫科大學天然藥物學博士生導師王滿元教授接受了短劇策劃人、本草印象館設計團隊負責人趙海波的現場訪談,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向現場觀眾講述了中國應用青蒿的歷史源流和青蒿素的研發歷程。 “在新聞上聽說過青蒿素,感覺特別高大上的東西,沒想到就是自家常見的蒿草。咱們中國人應用青蒿治療瘧疾的歷史這么久,還發明了治療瘧疾的藥,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很驕傲。”一名帶著孩子的觀眾表示,短劇的形式很吸引人,希望這種形式的展覽多一些。 百蔬園 藝術展示200多類蔬菜 世園會的百蔬園將蔬菜與藝術結合,造就了頗具特色的展覽效果。百蔬園用五彩玻璃制成展館,左側幾棵植物懸吊在空中,沒有使用花盆裝盛,而是被圓圓的綠色“土塊”包裹了起來。 這些被工作人員稱作“飛一般的壘土”,其實是一種活性纖維培養土,主要以秸稈、棉花稈等農林廢棄物為原料,添加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基,然后進行固化塑型而成。壘土的綠色則來自于無數的苔蘚類植物。工作人員解釋,除了美觀,它們還能夠幫助“土塊”提高通氣性、保濕性和排水性,更加適合植物栽培。 展館內有一個封閉小屋,屋內成排的植物被藍紫色光照射培養。這是一個約200平方米的人工光植物工廠。三層的立體栽培架上,種植著奶油生菜、橡葉生菜、散葉生菜等綠色、紫色蔬菜。 栽培架上持續供應循環流動的營養液,保證植株根系吸收養分。密閉空間內,計算機將對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濕度、光照以及營養液等要素實現高精度的控制,體現出現代化高效農業特色。 世園會工作人員介紹,百蔬園展出了一份200多個品類的“大菜單”,從300多個品種里經過多次篩選確定而來。蔬菜溫室內則實現了自動化灌溉施肥、營養液循環利用、環境監測及智能化控制等技術支持。 |
相關閱讀:
- [ 05-20]民建上海市委:三大路徑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 05-19]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 [ 05-19]福安壽寧加強山海協作共建 互惠互贏謀發展
- [ 05-19]【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智能制造統領產業升級 長沙構建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 [ 05-19]習近平為新時代創新發展打造“科普之翼”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