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開支持續上漲 接診能力不斷下滑 英國醫療服務體系入不敷出(深度觀察) ■從今年4月1日起,英國英格蘭地區醫院的處方費從每個處方8.8英鎊上漲到了9英鎊,這已經是處方費連續3年上漲,不斷上漲的醫療開支引起英國民眾抱怨。 ■2016—2017年度,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預算占據公共服務整體預算的30.1%,然而該體系的接診能力卻在不斷下滑。 英國是較早實施全民免費醫療的西方國家之一。1948年,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正式建立,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稅收。70多年來,該體系被許多英國人視為國家驕傲,有人甚至稱其為“王冠上的寶石”,然而近年來這一體系嚴重入不敷出,正讓這顆“寶石”黯然失色。 英國廣播公司—— “無論為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投入多少錢,永遠是入不敷出” 從今年4月1日起,英國英格蘭地區醫院的處方費從每個處方8.8英鎊(1英鎊約合8.9元人民幣)上漲到了9英鎊,這已經是處方費連續3年每年上漲20便士,不斷上漲的醫療開支引起英國民眾抱怨。一些民間團體直呼,英國的貧困家庭和慢性病患者已吃不起藥。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自成立以來,為英國國民的健康福祉做出了貢獻。然而,該體系預算一直是困擾英國政府的難題,日漸低下的效率也飽受民眾詬病。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英國政府開始實施緊縮政策,加之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以及國民對醫護需求不斷提升,“給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花多少錢”成為政府每年面臨的重大預算難題。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正式啟動時每年的預算為4.37億英鎊,約相當于如今的150億英鎊。2017—2018年度,該體系的預算超過了1400億英鎊。去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發表了一篇名為《10張圖表說明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遇到了麻煩》的文章,其中引用的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預算占據公共服務整體預算的30.1%,然而該體系的接診能力卻在不斷下滑。2014年,95%左右的患者能夠在4小時內得到診治,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下降到約90%,在冬季患病高發期的12月、1月則降到85%。英國廣播公司稱,“無論為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投入多少錢,永遠是入不敷出,該體系正搖搖欲墜”。 每年冬天是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壓力最大的時段,在英國生活的人都深有體會。這個時候,病人在家等不來救護車,許多人被急救電話接線員指示“自己打車到醫院”;救護車則排著長隊等在醫院門口,因為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將患者接下車進行處理。即便是非高峰時間,本著“急病優先”的原則,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保證急重病患者的救治,卻也讓“非急病”患者等到心焦。記者認識的一位媒體同行不小心在家里摔倒,導致腿骨骨折,一時間動彈不得,卻因病情的“非致命性”而被一拖再拖,坐在地板上苦等救護車4個鐘頭,最終還是打電話叫來朋友才被送往醫院進行手術。一個英國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因為手部受傷去急診看病,等輪到他的時候,傷口上的血已經凝固了。 英國媒體表示,“免費醫療”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公平優先”的“副作用”是效率低下。為了彌補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巨大預算缺口,英國政府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從2015年起,任何申請超過6個月英國簽證的人,均需繳納一筆醫療附加費,每人每年200英鎊,2018年又翻倍至每人每年400英鎊。另一方面,英國醫護人員卻面臨加班不加薪的尷尬境地。幾乎每年,英國醫療系統的工作人員都會舉行罷工,要求提高待遇。 英國皇家藥學會官員—— “病人吃不起藥,讓病情加重,最終住院進行更昂貴的治療” 英國一些醫院為了節省費用,還將一些清潔、餐飲等服務外包給私人公司。在《獨立報》2017年7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醫院工作人員用第一人稱描述了在外包公司“希爾科”的管理下,員工的工作壓力驟然增加,“常常一個人要干兩個人的活兒”,還要“受到經理和主管的嚴格檢查,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巨大的工作任務”。而當人們要求將時薪提高30便士以應對不斷上漲的交通費和通貨膨脹時,卻被公司一口回絕。“和許多醫療體系內的員工一樣,我們多年來的薪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瑪格麗特寫道。 除了向申請短期簽證的外國人收取費用、盡量削減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相關工作人員工資支出外,為了彌補該體系日益擴大的財務“窟窿”,英國政府開始向開處方藥的病人收取處方費,讓不少經濟狀況不好、但又無法享受社會補助的慢性病患者苦不堪言,他們不得不在“救命藥”和“生活費”中做出抉擇。 打開民間組織“處方藥收費聯盟”網站首頁,一段加大的文字赫然出現在眼前:“去年我差點由于嚴重的哮喘發作而死亡,我非常擔心哮喘會再度發作,而我現在付不起處方預付款(需長期開具處方藥的患者可每年交一筆處方預付款,一年內開處方藥將不再付費)。” 英國著名專業雜志《藥學雜志》今年2月刊登文章稱,有調查顯示,多達3/4的哮喘病患者為處方費而犯難,其中約一半的患者被迫減藥,以節省處方費,而有35%的患者需要節約其他生活支出,以保障藥物費用。盡管英國皇家藥學會及一些民間團體不斷呼吁英格蘭地區取消處方費,但今年4月開始,處方費仍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定期”上漲。 英國皇家藥學會英格蘭理事會主席桑德拉·吉得利表示:“每天都會有病人問藥劑師,哪些藥物他們可以‘不吃’,因為他們無法負擔所有的處方費。”她警告稱,“處方費漲價的后果反而更給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增加了負擔。病人吃不起藥,讓病情加重,最終住院進行更昂貴的治療。” (本報倫敦電) 本報駐英國記者 強 薇 |
相關閱讀:
- [ 05-21]中國維和醫療分隊連續獲兩任聯黎部隊東區司令嘉獎
- [ 05-05]英國醫療丑聞:“美國血”曾致數千人感染艾滋病
- [ 04-25]新型醫療機器人可在體內自主導航
- [ 03-28]中國救援隊在莫桑比克展開醫療救助行動
- [ 03-27]綜述:中以雙方看好醫療健康領域的合作前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