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7日電據發改委網站消息,中國創新創業總體進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對此,發改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近日介紹稱,2018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70萬戶,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億大關,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和8.9%。 經國務院批準,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將于6月5日至11日舉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有關負責人就近年來創新創業成效、“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等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該負責人表示,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日益優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成果大量涌現,創業帶動就業活力不斷顯現,創新創業創造已經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和促進就業的重要支撐。 ——創新創業環境日益優化。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一門式一網式”等一批便捷政務服務大量涌現,創新創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躍居至全球46位,比上年提升32位。 ——創業帶動就業活力不斷顯現。創新創業支撐高質量就業的作用更加明顯,創新創業活動既直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又通過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2018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70萬戶,全年日均新設企業1.8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0.3%和8.43%,市場主體數量突破1億大關;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 ——創新創業科技含量更加凸顯。創新創業更加突出科技導向,創業活動推動科技創新呈現百舸爭流之勢,培育壯大新動能的作用更加顯現。2018年全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和8.9%,分別高出規模以上工業5.5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 ——創新創業平臺不斷健全。各地將支持創新創業的重點更多轉向打造創新資源共享平臺,開放型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120家“雙創”示范基地逐漸成為區域創新高地,眾創空間數量超過69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4800家,國家電網、阿里巴巴等一批大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以創業投資為代表的創業資本投入不斷強化。創業投資活動在稅收支持、規范監管的外部條件支撐下,進一步向實體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早期階段集聚。截至2018年底,創業投資機構管理資本量約為2.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截至今年4月底,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決策參股356只創業投資基金,累計支持4445家新興產業領域的早中期、初創期創新型企業。 ——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雙創”活動周、“創響中國”等活動成功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遍布全國,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掀起了創新創業創造熱潮,有力涵養了創新創業文化,厚植了創新創業理念。 當被問及“2016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兩批在區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3個領域啟動了120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請問取得了哪些建設成效”時,負責人回應稱,2016年啟動“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以來,各示范基地按照建設方案要求,大膽開展改革探索實踐,推進創新資源有效集聚,不斷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為推動創新創業創造、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業帶動就業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區域示范基地初創企業新增就業超過71萬人,企業、高校及院所示范基地帶薪兼職創業人員約2400人,分別增長約32%和49%。 ——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區域示范基地技術合同成交額72億元,高校和院所示范基地成果轉化交易額74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40%。 ——產業創新發展后勁不斷夯實。2018年,區域示范基地新登記企業約41萬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近6700家,分別同比增長約1.15%和31%。 ——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不斷優化。2018年,“雙創”示范基地新增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和載體2600多個,新增載體面積1870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約16%和42%;主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3200多場,吸引數十萬創新創業者參與。 |
相關閱讀:
- [ 05-27]“進一步推動多元文明繁榮發展”(文明互鑒 美美與共)
- [ 05-27]創新發展 數說未來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
- [ 05-27]【評新而論·大國經彩】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 05-27]【評新而論·大國經彩】制造業加快創新融合 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 [ 05-27]三明市氟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