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綠區”所有路段和出入口4日起向公眾全天候開放。按照法新社的說法,這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至今“綠區”首次全部開放。 伊拉克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去年10月就職,把開放“綠區”當成主要政務。在他命令下,環繞“綠區”的水泥防爆墻和安全檢查站陸續拆除和取消,公眾在特定時間段可以自由出入“綠區”。 伊拉克中央政府在4日開齋節發布最新消息:“綠區”以后全部開放。 49歲的出租車司機阿布-馬吉德2003年以后沒有進過“綠區”。他告訴法新社記者:“這真是好消息!這下路好走了。” 巴格達是世界上交通堵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巴格達的“堵車”與其他大城市不一樣,主要是由于伊拉克安全部隊在大街小巷設立諸多檢查站,而且常會因為某個地方受恐怖威脅或遭爆炸襲擊,臨時封閉附近多條道路。對市內這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檢查站,巴格達很多市民頗有微詞。 伊拉克戰爭前,巴格達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一片1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前領導人薩達姆的官邸、議會和政府部門所在地。伊拉克戰爭后,美軍用水泥墻和鐵絲網把這片區域圈起來,稱之為“綠區”,又名“國際區”。 “綠區”是伊拉克新政府、西方國家使館和聯合國辦事處所在地,戒備森嚴,進出需要特別通行證。 筆者幾年前在巴格達任記者時,多次出入“綠區”。進入“綠區”不僅需要經過層層安全檢查,包括下車檢查和警犬嗅探,還需要把護照押在安檢站,離開時取回。去一回,停車安檢需要幾十分鐘,非常費勁。 對大部分沒有通行證的巴格達市民而言,“綠區”里面“長什么樣”只能從電視獲知。可以說,相對安全的“綠區”和爆炸頻發的巴格達是兩個世界。一些待在“綠區”里的外國人把“綠區”以外的巴格達戲稱為“紅區”,還把“綠區”稱作“泡沫”,因為他們基本不外出,只生活在“脫離伊拉克現實的泡沫里”。 “綠區”內相對安全,卻是武裝人員的襲擊目標,不時會有從天而降的火箭彈和迫擊炮彈。“綠區”入口是自殺式襲擊的高危地帶。 美國國務院上月中旬以所謂“伊朗威脅”為由,要求所有駐伊拉克“非緊要人員”撤離。美方宣布這一決定后不久,一枚火箭彈落入巴格達“綠區”,落點與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相距不遠。沒有組織或人員聲稱制造這一事件。(王宏彬)(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6-05]巴格達“綠區”主要道路全天開放
- [ 05-21]巴格達“綠區”遭“喀秋莎”襲擊 美國警告伊朗
- [ 05-20]美方:美軍在巴格達爆炸中無傷亡 伊拉克正調查襲擊案
- [ 05-20]巴格達市中心“綠區”遭火箭彈襲擊
- [ 04-30]“伊斯蘭國”發布威脅視頻 疑似巴格達迪現身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