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張電影票有多難?電影票不能退改簽理由成立嗎?一些霸王條款為什么遲遲改不動?記者近日展開調查。一些專業人士建議,針對電影退票糾紛相關部門要明確“退改簽”的具體規定,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電影票退票有多難? ——臨時有事?“明明白白”退不了。 記者近日通過某App購買兩張電影票,隨后申請退票被拒,拒絕理由為“已告知不可退”。經過仔細查看,原來在付款頁面有“退改簽通知”,提醒不支持退票、不支持改簽,提醒字體為淺灰色,不仔細看很難發現。記者調查了解到,無法退改簽、缺乏事前提醒或提醒信息不醒目等情況在線上、線下影片銷售平臺并不鮮見。 ——影院過錯?“按規定”也退不了。 北京消費者王先生近日在上地五彩城CGV影城觀影。晚上八點半,電影開始放映。而當電影放映一半時,畫面突然卡停、黑屏。隨后,觀眾得知因機器燒壞,電影無法繼續播放。影院稱,“票不能退,按照規定,每人可免費再看一場,但為表歉意,現場觀眾每人可看2場。” 幾番溝通,該影院負責人表示,票根后面的規定寫得很清楚:“如電影因故停映,該場次觀眾憑票根可轉簽一周內任意時段同類型影廳觀影一次。”一旦購買、持有或使用影票皆被認為接受條款。而王先生說,自己為了看這場電影,推掉了其他安排,現在票都不能退。最終王先生也沒能退掉電影票。 ——要退票,上法院? 一位調解過退票糾紛的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影院因設備故障未能成功放映電影,構成單方違約,應該滿足消費者退款的合理要求。而記者注意到,如果沒有監管部門介入,消費者與影院自主溝通難以達到退票目的。 2018年,四川省消費者委員會公布的消費維權案例中,有一些電影放映故障后經有關部門調解退賠的案例。而廣州市民朱先生因影院未能成功放映電影且不退票,將影院告上法庭,最終勝訴并獲賠電影票價款和交通費共48元。“退一張幾十塊錢的票要找政府監管部門、甚至上法院起訴才解決,這樣的維權成本顯然太高,也影響了消費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羅永強說。 影響票房所以退不了? 記者將退票難的情況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反映,負責影片放映故障處理的馬姓負責人稱,目前對于因影片質量問題而要求的退票情形,國家尚未出臺具體規定,行業協會也沒有退費補償措施。“票根上的規定多為影院自行規定,如果不滿意可繼續向中國消費者協會反映情況。” 上述涉事的一家影城負責人則解釋說:“影片已開播后,即便放映故障也不可退票,消費者購票錢均已向相關部門交稅,如退票,會出現偷稅漏稅的問題,相關部門不允許。” 這樣的說法是否成立?北京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兆成認為,影院向消費者退費后,如已經繳納相應稅費,影院仍可以向稅務部門辦理退稅手續。 一些影院負責人坦言,如果大家都隨意退票,那不僅會降低電影的票房,還會影響影院其他電影的排片,從而直接影響到影院的收入。業內人士透露,出現放映故障后,許多消費者不僅僅提出退票,還會借此提出停車費、打車費、時間成本等一系列補償要求,因此一般不做退票或者賠償處理。 對此,北京君眾律師事務所律師蘆云認為,退票就是解除合同,影院單方面任意限制消費者退票權,不具備合法性。“影院方如因放映事故構成合同違約并對消費者造成其他損失的,還應向消費者賠償,但這些內容在票根背后的承諾上并沒有體現。” 退不了的電影票該怎么“改”? 2018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了《關于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要求各院線、影院投資公司、影院在與第三方購票平臺簽訂電影票代售協議時,要明確“退改簽”規定。但記者注意到,該通知給予各影院自主裁定權,要求滿足消費者知情權,而對退票具體情形未做統一規定。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5月15日通報了深圳市《電影票退改簽標準》,該市首批有20家影院代表簽署了自律規范承諾書,表示將落實該標準。該標準根據消費者“退改簽”時距離電影放映的時間,實行“階梯式”退費:24小時以上免收“退改簽”手續費,2至24小時收取不高于票價10%的手續費…… 深圳市消委會副總監熊漢東說,影院方主要擔心惡意刷片,增加人工成本,影響二次銷售。出臺此標準的目的是積極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改變一經售出概不改簽的“霸王”現象,進而建立標準,規范行業;標準采用階梯式,既便于影院靈活操作又保護了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考慮到訂票的特殊性和影院整體的運營秩序,行業協會可參照火車票“退改簽”規定,制定一個根據時間段的退票規則,依據退票時間收取比例不等的退費手續費,兼顧行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同時,行業協會要明確電影票“退改簽”規定,防范誤導消費者或實施不正當競爭。 |
相關閱讀:
- [ 06-11]集美區政協舉辦委員學習班 推動政協工作創新發展
- [ 06-11]福州出臺措施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
- [ 06-11]人社部:40年累計365.14萬名留學人員回國發展
- [ 06-11]漳州多措并舉激活工業發展新動能
- [ 06-11]聚焦大陸未來重點發展產業 兩岸經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