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起于非洲中部國家剛果(金)的新一輪埃博拉疫情日前再起波瀾,剛果(金)感染病例已超2000例,跨境傳播至鄰國烏干達的首個男童病例死亡。疫情變化引發國際社會關切,世界衛生組織將緊急討論當前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烏干達衛生部長簡·露絲·阿曾12日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證實,烏干達首例輸入性埃博拉出血熱病例——一名5歲男童已于11日晚間死亡,他的祖母和兄弟也已被檢測出埃博拉病毒“陽性”,正在接受治療。 世衛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名來自剛果(金)的5歲兒童于9日隨家人進入烏干達尋求治療,結果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 去年8月,剛果(金)暴發新一輪埃博拉疫情。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6月10日,剛果(金)共報告2071例確診和可能病例,其中1396例死亡。 世衛組織高度關注這一跨境病例死亡事件,將緊急召集專家委員會于14日再次討論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前,世衛組織曾兩次開會討論剛果(金)埃博拉疫情,但均決定疫情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不過,世衛組織12日表示,目前沒有必要對烏干達發出旅行限制等相關建議。世衛組織認為,烏干達此前有過處置埃博拉疫情的經驗,此次對可能出現輸入性病例也已做好準備,包括為全國165個衛生機構近4700名衛生工作者接種相關疫苗。 “烏干達很安全,沒有理由發出警報甚至發出旅行限制建議。”烏干達分管旅游的國務部長戈弗雷·基旺達12日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他表示,該國出現的埃博拉出血熱病例是孤立的,患兒所有家庭成員和親屬都已被監測。烏干達有能力控制疫情,烏干達上一次報告埃博拉疫情是在2012年。 烏衛生部長阿曾11日晚還表示,烏衛生部和世衛組織等已組成快速反應小組,在出現埃博拉疫情的卡塞塞地區加強防控。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也宣布將于13日啟動緊急行動中心,以支持國際組織對當前埃博拉疫情的反應措施。 目前世衛組織認為,本輪埃博拉病疫情在國家和區域層面風險較高,主要影響剛果(金)、烏干達、盧旺達和南蘇丹的一些地區,但在全球層面風險依然很低。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出血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病患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死亡率高達50%至90%。 2013年至2016年間,埃博拉病毒曾肆虐西非幾國,那場疫情奪走超過1.1萬人的生命,當時被世衛組織宣布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相關閱讀:
- [ 06-13]世衛組織:烏干達登記三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
- [ 06-12]烏干達發現首例輸入性埃博拉病例
- [ 06-07]世衛組織官員:遏制剛果(金)埃博拉疫情需要兩年
- [ 05-24]聯合國將加大力度應對剛果(金)埃博拉疫情
- [ 05-05]剛果抗擊埃博拉工作受阻 疫情蔓延已致上千人死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