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監管方連發校園貸等4則風險提示 不良“校園貸”平臺危害性極大,上海監管方提示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謹慎使用個人信息 新京報訊(記者 黃鑫宇) 近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下稱“上海金融局”)官網發布《關于“校園貸”的風險提示》、《關于“培訓貸”的風險提示》、《關于“美容貸”的風險提示》、《關于“套路貸”的風險提示》4則風險提示。上海監管方在風險提示中對“校園貸”、“培訓貸”、“美容貸”、“套路貸”的慣用手法、特征及防范措施等進行了明確說明。 通過虛假宣傳誘導學生貸款 在對“校園貸”的風險提示中,上海金融局指出,不良“校園貸”平臺危害性極大,貸款的目標對象往往瞄準那些存在盲目攀比、虛榮心、貪小便宜心理的大學生,極易導致涉世未深、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的學生過度消費或借貸,最后暴力催收迫使還錢,個別學生由于承受不住壓力而釀成悲劇。此外,還有不法分子借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并要求發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演化為逐級斂財式傳銷詐騙行為。 當前,正值全國各大高校的畢業季,上海金融局特將“校園貸”主要慣用手法總結為三點。 一是通過虛假宣傳誘導學生貸款。非法校園貸通過在學校內部及周圍張貼墻體廣告,或通過微信、QQ,在朋友圈及QQ群發布廣告,宣稱無擔保、無抵押、放款手續簡單、零手續費、直接用身份證就能申請貸款,當天即可放款。宣傳廣告很容易吸引涉世未深的大學生。 二是規避法律風險,收取高額息費。由于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部分平臺利用服務費、管理費等多種收費名目模糊利息計算方式、偷換概念,掩蓋畸高利率以及收取“砍頭息”等不法行為,有的甚至故意設置技術障礙,致使借款人還款逾期,以收取高額罰息。若借款學生到期無法償還貸款,貸款平臺會為其介紹到另外公司借錢,來償還自家公司的欠款。借款人被誘導簽下更高額的欠款合同,拆東墻補西墻,導致借款人的債務越滾越大。 三是逼迫借款人返還高額息費。這些貸款平臺往往在辦理貸款手續時,要求讀取借款人的手機通訊錄,若借款人不返還畸高本息以及逾期罰息,則委托不法催收公司,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等各種方式轟炸式騷擾借款人以及其手機通訊錄聯系人。有的公司用侮辱、誹謗言語進行人身攻擊,甚至偽造、發布個人肖像進行詆毀,同時伴隨暴力催收、威脅、恐嚇等不法行為,逼迫借款人返還畸高本息。 抵制過度消費或超前消費 上海監管方提示廣大群眾及學生提高警惕,不要被不良“校園貸”平臺欺騙,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 自覺樹立正確消費觀,抵制過度消費或超前消費。確因生活困難需要貸款的,要找正規持牌金融機構貸款。 增強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謹慎使用個人信息(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不隨意泄露個人信息,提防個人信息被他人冒用或從事其他不法借貸行為,謹防上當受騙。 不參與不明“校園貸兼職”,避免部分借貸平臺不法分子利用“熟人”“同學”等方式,誘導學生加入校園貸推廣或代理行列。 一旦遇到還款壓力或遭遇暴力催債等借貸問題時,應及時向學校、家人尋求幫助,必要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務必留存證據。簽署相關借款協議的,務必如實表明學生身份和還款資金來源,務必留存協議書面文本或電子文檔、截屏圖片等能證明協議約定內容的證據,以便相關部門開展查證工作,及時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培訓貸“陷阱”多 而在“培訓貸”的風險提示中,上海監管方也注意到了存在部分正規培訓機構表面上提供課程費分期服務,實質卻通過實際貸款機構一次性向客戶發放貸款,貸款金額直接委托劃轉至培訓機構,客戶后續通過分期方式進行還款。此種經營模式,若涉事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易產生培訓機構未能正常收到資金或客戶未能正常接受服務的問題。此類問題在客戶申請退費時尤為突出,客戶可能會遭遇培訓機構不合理拒絕或延期退費,但貸款資金仍須按期償還的困境。 上海監管方提示市民群眾在選擇參與機構培訓時,務必要提高警惕,仔細甄別。 |
相關閱讀:
- [ 06-21]擴大民間交流行穩致遠,深化融合發展應貫穿統一前后!
- [ 06-20]中老鐵路為老撾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搭建發展平臺
- [ 06-20]優化金融供給 聚力高質量發展
- [ 06-20]《福建金融服務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共同宣言》簽字
- [ 06-20]福建銀保監局副局長陳樹福解讀《福建省銀行機構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激勵評價暫行辦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