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社區矯正法草案2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該法所稱社區矯正對象,是指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活動,適用本法。 為增強可操作性,草案從五方面細化社區矯正程序性規則:明確社區矯正執行地為社區矯正對象的居住地;明確社區矯正前的調查評估程序;對有關法律文書送達,社區矯正對象報到、接收等程序作細化規定;規定了社區矯正機構依法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考核獎懲,以及對社區矯正對象提請減刑、撤銷緩刑、撤銷假釋、收監執行等情形時的銜接配合程序;對解除社區矯正、社區矯正終止等程序作了相關規定。 據了解,社區矯正是完善刑罰執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中國社區矯正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9年在全國全面試行。十余年來,全國累計接收社區矯正對象431萬人,累計解除矯正361萬人,目前在冊社區矯正對象70萬人。社區矯正期間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罪率只有0.2%。 社區矯正法草案共分總則、實施程序、監督管理、教育幫扶、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特別規定、附則共六章五十五條。 草案明確了監督管理措施,社區矯正對象脫離監管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立即組織查找,公安機關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協助。社區矯正機構發現社區矯正對象正在實施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行為的,應當立即制止;制止無效的,應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到場處置。 針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草案規定,除因司法機關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查詢外,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檔案不得提供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情況予以保密。(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