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召開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上,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天創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培嬋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報告》從整體數據傳播情況、基本類型、基本特征、人群畫像、懲處情況、典型案例點評等維度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進行詳細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謠言數量、影響范圍均有所減少,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城市的食品安全壓力仍較大。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分別為: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發、草莓是最臟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癥、生吃白糖體內長螨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食品領域熱詞包括星巴克咖啡、草莓、大蒜、食鹽、茶葉、味精等;專業名詞類熱詞有黃曲霉素、亞鐵氰化鉀等;危言聳聽的詞語包括致癌、有毒、農殘等。食品安全謠言的傳播形式以小視頻為主。 《報告》顯示,女性較男性更易采信食品安全謠言,高收入人群對謠言的采信度明顯減低。《報告》表明,我國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工作仍任重道遠,食品安全謠言的全鏈條、智能化、立體治理格局還有待完善。 騰訊新聞較真平臺主編王婧璐介紹說,此前有調研顯示,有72%的被調查者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普知識和辟謠信息,食品相關辟謠文章的閱讀量普遍更高。理性的謠言鑒定體系有待搭建,專業機構應加強合作,提高辟謠效能,共建辟謠新生態。螞蟻金服公眾溝通與交流部總監朱紅軍表示,寓教于樂的科普形式更易被公眾接受,食品安全謠言治理需要“讓科普成為流行”。 論壇上,“食品安全辟謠聯動平臺”和中國食品藥品謠言智能識別系統公眾查詢平臺啟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