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李亞南)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近日在北京發布。專家分析指出,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新趨勢包括用“癌”站臺、擴大謠傳國外信息等。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發布的該份報告顯示,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分別為: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發、草莓是最臟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癥、生吃白糖體內長螨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等。 據介紹,報告中許多謠言都涉及“致癌”“致病”“有毒”等內容,且多與“農殘”“激素”“添加劑”等相關聯。專家表示,這就提醒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強公眾對農藥殘留、植物激素等專業知識,以及食品中硝酸鹽等特殊成分科學知識的普及。 此外,“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發”等謠言均是“國外言論誤傳”套路。報告指出,國外發生的事件或者研究成果,經國內一些社交媒體二次傳播,往往會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甚至有意為之等原因被曲解。且這些“進口”的謠言經常被迅速廣泛傳播,變得很有影響力。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中國醫藥報》社總經理許東雷表示,今天的消費者對農作物的種植、食品的生產加工及其如何從農場進入家庭餐桌越來越陌生。這種透明度的缺乏,加上近年來所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所造成的恐懼,使公眾對于食品和食品生產企業的不信任感也在加深,也為食品安全謠言提供了滋生的溫床。 為打擊食品謠言,助力科學監管,“食品安全辟謠聯動平臺”和中國食品藥品謠言智能識別系統公眾查詢平臺也于近日啟動。 如何讓專業的科普變得流行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張迪表示,專業機構應發揮智庫作用,與政府部門以及傳播平臺進一步密切合作。此外,互聯網時代,每一位網民也應積極參與,成為科學健康傳播的一員。(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