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意見》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非洲豬瘟防控工作。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持續強化防控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生豬產業鏈監管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防疫能力仍存在短板,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意見》對全面加強生豬產業鏈各環節監管提出要求。一是加強養豬場(戶)防疫監管。深入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養豬場(戶)生物安全防范水平,落實關鍵防控措施。二是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對餐廚廢棄物實行統一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閉環監管,細化完善全鏈條管理責任。三是規范生豬產地檢疫管理。合理布局產地檢疫報檢點,落實貨主產地檢疫申報主體責任。四是加強生豬及生豬產品調運管理。強化運輸車輛管理,建立指定通道運輸制度,加強運輸過程監管。五是加強生豬屠宰監管。在生豬屠宰廠(場)足額配備官方獸醫,探索建立簽約獸醫或協檢員制度;督促指導生豬屠宰廠(場)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大資格審核清理力度。六是加強生豬產品加工經營環節監管。督促豬肉制品加工企業對未經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的生豬產品原料,自行或委托開展檢測;強化加工經營環節監督檢查,加大對流通環節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七是加強區域化和進出境管理。加快實施分區防控,降低疫情跨區域傳播風險,鼓勵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區和無疫小區;密切關注國際非洲豬瘟疫情態勢,強化進出境查驗檢疫和打擊走私。 《意見》強調,要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和責任落實。穩定基層機構隊伍,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保障動物防疫工作經費和專項業務經費;推進實施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設規劃,補齊動物防疫設施設備短板。要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維持生豬市場正常流通秩序。對受影響較大的生豬調出大縣的規模化養豬場(戶)實行臨時性生產救助,對符合條件的規模養豬場(戶)給予短期貸款貼息支持。要合理規劃、切實保障規模養豬場(戶)發展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的土地供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