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7月4日電(記者 黃筱) 隨著雨水增多、氣溫升高,南方地區進入梅雨季,各類野生蘑菇繁殖旺盛,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需要警惕因誤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近年來在山區農村和鄉鎮,都有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例發生。據統計,2004-2014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報告顯示,11年間共報告毒蘑菇中毒事件576起,致3701人中毒,死亡786例,病死率為21.24%。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接診了一家五口人,皆因食用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未脫離危險,他們一邊進行血漿置換、一邊進行觀察,隨時準備開展后續治療。 該院重癥監護室醫生俞慧麗表示,根據以往經驗,患者通常在食用毒蘑菇6小時甚至24小時后,才會出現中毒癥狀,中毒者會腹部絞痛、嘔吐以及重度脫水性腹瀉,很多潛伏期長的中毒者會誤以為自己的癥狀與誤食毒蘑菇無關,僅僅只是“腸胃炎”。 “1到2天內,胃腸道癥狀消失后,特別容易造成一個康復的假象,稱為患者‘假愈期’。在此期間,毒素會破壞中毒者的肝臟,如果沒有接受及時準確的治療,中毒者很快就會器官衰竭、休克直至死亡。”俞慧麗說。 由于野生蘑菇的形態多種多樣,非專業人員僅憑經驗,靠形態、氣味、顏色等特征來辨識非常困難,若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和視力模糊等癥狀,須馬上就醫,爭取最佳治療期,及時搶救。專家表示,不采、不買、不吃野生蘑菇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
相關閱讀:
- [ 07-04]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向縱深
- [ 07-04]國務院: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
- [ 07-04]訪華外國使節盛贊中國新疆發展成就和反恐、去極端化成果
- [ 07-04]福建: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 [ 07-04]福建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 拓展開放發展新局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